近现代文白之争及其反思.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期刊论文,完美PDF内部资料、支持编辑复制,值得参考借鉴!!

近现代文白之争及其反思 赵 炎秋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摘 要:近现代的文白之争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文化事件。就语言发展的方向来看,近代文白之争的对错是容易判定的; 而就其所牵涉到的文化、民族传统和语言内部的矛盾运动等方面看,其对错又不是截然分明的。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对近 现代白话文运动和运动中的革新与守旧两派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 :文言;白话;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11)O5.o113.06 近现代文白之争的最终结果是白话取代文言,成为汉 妇,自七十老翁以至三尺童子,谈及刘季起丰沛、项羽不渡 语书面语。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一结果是必然的。但之 乌江、王莽篡位、光武中兴等事,无不能悉数颠末,详其姓氏 所以在近现代发生,则又有它的特殊性。反思这一过程,能 里居,自朝至暮,自昏彻旦,几忘食忘寝,讼言之不倦。及举 够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汉《书》、汉《史》示人,毋论不能解,即解亦多不能竟,几使听 者垂头,见者却步。”[。](P㈣明确肯定了白话对文言的优越 性。1868年,黄遵宪在 《杂感》一诗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 白话的“白”是说的意思,“话”指所说的话,总的来说, 能拘牵?”认为 “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 白话就是口头语言的意思。作为书面语言的白话文,是建立 古斓斑。”正式提出了用白话写诗的主张。 在唐宋以来北方话的基础之上的。文言的意思则是只见于 另一方面,在近代,文言阵营内部也有不少人意识到了 文而不121说的语言。从根源上说,文言也是建立在口语的基 文言脱离民众、脱离现实生活的问题,试图在不改变文言的 础之上的。只是这口语是先秦人的口语。文言在先秦口语的 基本规则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革。如林纾用一种经 基础上形成之后,其形式就固定下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 过改革了的富有表现力的文言文来翻译外国文学作品。这 中,虽然也有变化,但基本的词汇、语法、修辞体系等却没有 种语言仍是文言,但尽量避免那种难懂的词汇和复杂的句 大的改变。而口语的变化则快得多,在魏晋时期,就与先秦 式,重视形象,吸收外来语和民间语言。梁启超运用自创的 拉开了很长一段距离,到明清特别是近代,口语与文言几乎 “新民体”宣传民众,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林纾的翻译语言一 成了两个不同的表述系统,没有受过专f-JiJJl练的普通民众, 样,“新民体”也没有脱离文言的整体框架,但在句式、词汇 不仅无法使用文言,甚至连听懂文言都存在一定困难。言文 方面比林纾的“翻译体”更接近日常口语。这些语言在一定 的长期分离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知识与文化很 程度上形成了对传统文言的冲击。 . 难进入下层人民的手中。这种现象引起了一部分有识之士 但是,黄遵宪等人的主张在当时并未能得到广泛的响 的不满,他们要求进行文字改革,走言文合一的道路。实际 应。林纾、梁启超等的文言革新也未能动摇文言的根基。这 上,明代中期李贽提出“童心说”,强调真情,就隐含了言文 里有两个因素值得考虑。其一,在一种语言内部作一些小打 合一的思想。因为形式与内容是同一的。怎么想的就怎么 小闹的改革,无法在根本上改变这种语言的性质。其二,也 说,想的是白话,自然也要用白话说出来。李贽的追随者,明 是更重要的,语言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植根于它所产 代文人袁宏道自陈:予“每检 十《三经》或 《二十一史》,一展 生、发展的文化之上,而文化又是与它所由产生的社会密切 卷,即忽忽欲睡去,未有若 《水浒》之明白晓畅、语语家常,使 联系着的。文言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它的命运实际上 我捧玩不能释手者也。”他指出,今“天下自衣冠以至村哥里 是与传统文化的命运紧密相联的。在传统文化仍然受到国 收稿 日期 :2011-04.18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中国古代叙事思想研究”(03BZ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