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 0
- 约1.5万字
- 约 12页
- 2017-09-11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修订
- | 1997-10-06 颁布
- | 1998-10-01 实施
- 1、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查看更多
【GB 17012— 1997】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前 言
感染性腹泻广义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之腹泻。本标准则
仅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主要包括细菌、病毒、
原虫等病原体引起之肠道感染,较常见的如沙门菌肠炎、肠致泻性大
肠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
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蓝氏贾第鞭毛虫肠炎等。其临床表现均可有
腹痛、腹泻,并可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处理原则亦相似,但
不同病原体引起之腹泻,在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上
又有不同特点。有的为炎症型腹泻,有的为分泌型腹泻,最后确诊须
依赖病原学检查。
感染性腹泻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夏秋季更为多见,制
定本标准对本组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
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制定本组疾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及北京
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树波、陈晶晶、肖东楼、沈宝铨、王勤环。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
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的
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对此范围的感染性腹泻的
诊断及防治依据。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 .1 炎症型腹泻inflammatory diarrhea
指病原体侵袭肠上皮细胞,引起炎症而导致的腹泻。常伴有发热,
粪便多为粘液便或脓血便,镜检有较多的红白细胞,如侵袭性大肠杆
菌肠炎、弯曲菌肠炎等。
2 .2 分泌型腹泻secretory diarrhea
指病原体刺激肠上皮细胞,引起肠液分泌增多和/或吸收障碍而
导致的腹泻。病人多不伴有发热,粪便多为稀水便。镜检红白细胞不
多,如肠产毒大肠杆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等。
3 诊断原则
引起腹泻的病因比较复杂,除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可引
起感染性腹泻外,其他因素,如化学药品等还可引起非感染性腹泻,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故本组病人的诊断须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粪便常规检查来
综合诊断。由于本组疾病包括范围较广,而上述资料基本相似,故病
原确诊须依据从粪便检出有关病原体,或特异性核酸,或从血清中检
测出特异性抗体。
4 诊断标准
4 .1 流行病学资料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夏秋季多发。有不洁饮食(水)和/或
与腹泻病人、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去不发达地区旅游史。
如为食物源性则常为集体发病及有共进可疑食物史。某些沙门菌(如
鼠伤寒沙门菌等)、肠道致泻性大肠杆菌(EPEC )、A组轮状病毒和
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则可在婴儿室内引起爆发流行。
4 .2 临床表现
4 .2 .1 腹泻、大便每日≥3 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
水样便,亦可为粘液便、脓血便及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
振、发热、腹痛及全身不适等。病情严重者,因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
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4 .2 .2 已除外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
4 .3 实验室检查
4 .3 .1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可为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血
便或脓血便。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亦可有少量或无细胞。
4 .3 .2 病原学检查(详见附录A ):粪便中可检出霍乱、痢疾、
伤寒、副伤寒以外的致病微生物,如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菌、轮
状病毒或蓝氏贾第鞭毛虫等。或检出特异性抗原、核酸或从血清检出
特异性抗体。
临床诊断:具备 4 .2 .1,4 .2 .2 ,4 .3 .1 者,4 .1 供参考。
病原确诊:临床诊断加 4 .3 .2 。
5 防治原则
5 .1 治疗原则
5 .1.1 一般及对症治疗:尤其注意改善中毒症状及纠正水电
解质的平衡失调。
5 .1.2 病原治疗:针对引起腹泻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FZT 73005-2002 低含毛混纺及仿毛针织品.pdf
- 建筑用压型钢板GBT 12755-2008.pdf
- FZT 73015-1999 亚麻针织品.pdf
- FZT 73017-2000 针织睡衣.pdf
- FZT 73017-2008 针织家居服.pdf
- FZT 73019.1-2004 针织塑身内衣 弹力型.pdf
- FZT 75004-1993 涂层织物伸长和拉伸永久变形试验方法.pdf
- FZT 75007-1995 涂层织物湿热空气加速老化试验方法.pdf
- FZT 80002-2008 服装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pdf
- FZT 80007.2-2006 使用粘合衬服装耐水洗测试方法.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