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云阳故陵楚墓高科技手段勘探发掘与研究.pdfVIP

重庆云阳故陵楚墓高科技手段勘探发掘与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云阳故陵楚墓高科技手段勘探发掘与研究 杨 林 雷生霖 (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 为配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在三峡库区淹没区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文物保护和考古 发掘工作,使我们有机会对长江峡江地区楚故陵的探寻工作开展起来。从1994年国家文物局委托四 川I大学、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日本田中地质(上海)株式会社以及稍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 理研究所等单位对峡江地区的四川省云阳县(今属重庆市)故陵镇帽盒岭进行了地球物理和化学方 法的勘探调查,并于1998年、1999年由中国历史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等单位联合进行了考古调查 和试掘,通过运用一些现代高科技探测手段,我们在田野考古调查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方法, 初步对所谓楚故陵进行了科学的勘探与调查,下面就将历年来在故陵镇帽盒岭采用的高精度探地雷 达、地球物理勘探和化学勘探方法以及考古钻探发掘得出的初步认识报告如下。 地理环境及位置 一般认为古长江在侏罗纪或自垩纪就已存在,但长江三峡的贯通是在第三纪后期,起因于三峡 西部地区上升和东部地区沉降而形成的。三峡贯通以后导致该区域水系及沉积环境、气候等都发生 了重大变化,造成三峡地区第四纪发育良好,形成了人类起源和繁衍生息的重要舞台。特别在探索 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三峡地区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料。这里山高坡陡,水深流急,基本是一个封 闭的环境,以致从新石器时代起,三峡地区的人类文化逐渐落后于东西两面的楚和蜀文化,而形成 自己独具特色的巴文化传统(图一)。 故陵镇位于长江三峡瞿塘峡上游50公里长江南岸,南依七曜山余脉的鸡骨梁(海拔490米)和 凤凰尖(海拔546米),北对长江北岸大巴山余脉的摩天岭(海拔598米)。故陵镇地处南北两山之 间长江险滩之上,枯水时距长江水面大约90米,地势险要。这里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年平均气 温17℃以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长江三峡地区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帽盒岭位于故陵 镇西北约600米,中间有一条水沟与该镇相隔,最高点海拔176.5米,是一个东西略长呈椭圆型山 包,直径30~50米,相对高度30~40米左右,比较该地区山包多以裸露的砂岩为主要特征,帽盒 岭则以较厚的黄沙土堆积存在,确实比较罕见(图二)。 地球物理与化学勘探 1.物探及其在考古学中的运用 我们所称的物探,是勘探地球物理学的简称。地球物理学是用物理学的方法和观点研究地球的 运动、状态、组成、作用力和各种物理过程的学科,又可分为空间物理学、大气物理学、海洋物理 学和固体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则包括大地测量学、地震学、地磁学、地电学、地热学和勘 探地球物理学等分支学科。勘探地球物理学主要是为了寻找矿产资源而产生的。它是在地球物理的 294 重庆·2001三峡文物保护学术研讨论会论文集 图一 长江三峡地区古国位置图 图二故陵位置图 理论基础上,研究矿产资源与周围介质在弹性、磁性、电性等物理性质方面的差别,并依据这些差 别来研究探测矿产资源的合适的物理方法。目前,它的研究范围已远远突破资源的范畴,广泛深入 到工程、环境、防灾等各个领域,在考古学中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重庆云阳故陵楚墓高科技手段勘探发掘与研究 295 就世界范围而言,早在19世纪末,物探就运用到考古研究中。如1896年,意大利科学家福尔 杰雷脱测量了意大利古代伊特拉斯坎陶器的磁矩,这是地磁首次被引入考古领域。但探测方法的多 样性和大规模使用,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如1946年,英国的埃特金生首次用电法(电阻率 法)探测了牛津郡一处古代遗址基岩和坑、沟的位置。20世纪70年代初,探地雷达应用于考古工 作中。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使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城市和沉船。目前在国外,几乎各种地球物 理方法勘探,包括水下、地下、地面及空间的各种方法,都在日益广泛地为考古服务。古地磁等年 龄测定方法也被普遍采用。 我国考古工作中应用地球物理方法,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定陵的地球物理勘查,但 由于技术上准备不足等原因,实验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20世纪

文档评论(0)

higu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