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3年中国、非公经济、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非公有制中小 企业 在当前我国 经济 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我国中小企业中,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虽然起步较晚、基础差,但 发展 速度很快, 目前 已形成相当的规模,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1999年,我国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中小 工业 企业只有33229家,到2002年底增加到80408家,年平均增长34.25%;工业增加值从1999年的2349.72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6729.85亿元,年平均增长38.77%;产品销售收入从1999年的8127.24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23899.51亿元,年平均增长43.27%;从业人员从1999年的682.05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1608.16万人,年平均增长33.10%。论文联盟www.LWLM.com编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市场准入方面对非国有经济采取了积极、开放的政策,在许多重要领域取消或进一步降低了行政壁垒,纠正了在市场准入上的歧视待遇,大批民营企业开始进入市场。1999年我国拥有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61301家,到2002年只剩41125家,平均每年减少6725家。这部分退出的国有企业大部分改制为非公有制中小企业。1999年我国集体工业企业42585家,到2002年只剩下27477家,平均每年减少5036家。这些企业中的绝大部分也加入了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行列。此外,各类外商投资企业的迅猛增长,也加速了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预计到2010年我国非国有中小企业在工业领域所创造的GDP中的比重有可能上升到40%,而就业水平超过60%。
1999-2002年,在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所创造的新增工业增加值中,有38.32%来自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新增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中,有39.79%来自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均超过非公有制经济在工业中的实际比重近1倍。
成长型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特征 分析
在80408家非公有制工业中小企业中,连续4年进入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录的企业样本的有12695家,这是我们本次评价的基础。经过对12695家企业连续4年的财务指标和调查问卷量化处理的综合分析评价,其中2933家企业具有成长性。由于一些企业未能及时填报和反馈“企业调查表”,实际评估中会损失定性指标评价部分的分值,会有部分发展良好的企业未能进入成长型企业的范围,占实际评估企业总体的23.1%。
(一)成长型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特征
在具备成长性的2933家企业中,超过100家的行业有10个,它们依次为普通机械制造业(275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64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54家)、纺织业(248家)、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34家)、金属制品业(176家)、 交通 运输设备制造业(171家)、专用设备制造业(142家)、食品加工业(131家)和塑料制品业(111家)。在500家最佳成长型中小企业中,排名前10位的行业依次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1家)、纺织业(49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7家)、普通机械制造业(41家)、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4家)、金属制品业(30家)、食品加工业(22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2家)、医药制造业(18家)和专用设备制造业(18家)。
(二)成长型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地区分布
分地区来看,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在2933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当中,东部地区就达到了2313家,占78.86%;中部地区385家,占13.13%;西部地区只有235家,占8.01%。(见图1)分省份来看,2002年成长型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914家)、江苏(543家)、广东(213家)、山东(207家)、河南(176家)、四川(125家)、河北(117家)和上海(109家),除河南和四川分属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外,其余6个省份全部为东部沿海地区。这8个省份的成长型企业占全部成长型企业的81.96%,其中仅浙江一省就占到全国成长型企业总数的31.16%;而青海(1家)、海南(3家)、宁夏(4家)、新疆(6家)、贵州(8家)、吉林(8家)、甘肃(10家)、内蒙古(10家)8个省份的成长型企业总数只有50家,不及浙江省的5.5%,在2933家成长型企业中的比重只有1.7%。
区位优势对 企业 成长的 影响 ,可以通过成长型企业区位优势系数(成长型企业的地区比重与连续样本企业数目地区比重之比)进行衡量。从东、中、西部地区来看,只有东部地区(区位优势系数为1.11)具备成长型企业的区位优势,中部(区位优势系数为0.69)、西部地区(区位优势系数为0.83)。
一个有趣的观察结果是,虽然西部地区的 经济 总量远不及中部地区,但西部地区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区位优势超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23T 1043-2006 亚麻原茎初加工机械作业质量.pdf VIP
- GB 19601-2013 染料产品中23种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及测定(高清版).pdf
- DB23T 1046-2006 草莓生产技术规程.pdf VIP
- DB23T 1051-2006 史氏鲟人工繁育技术规程.pdf VIP
- DB23T 1671.4-2015 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pdf VIP
- 化学海洋学-陈敏-《化学海洋学》(2024级)期末试卷-A.doc VIP
- DB23T 1727-2016 地理标志产品 克东天然苏打水.pdf VIP
- XT0229A16017A_速捷调试指导书(SMART板)SC1001-A.pdf
- DB23T 1791-2021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pdf VIP
- 供暖管网基本知识培训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