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2007年 1O月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Oct.2007
第23卷 第5期 JournalofSimaoTeacher’sCollege VoI.23 No.5
佤族歌舞漫谈
石 磊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云南 普洱665000)
【摘 要】佤山是歌舞之乡,哪里有阿佤人,哪里就有歌舞。阿佤人高兴时有歌舞,悲伤时有歌舞。
喜怒哀乐多种情感都有不同的歌舞来表达。这些歌舞世世代代伴随着阿佤人 ,成为佤族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记录佤族民族文化历史的 “活化石”。如今,《甩发舞》、《木鼓舞》等佤族歌舞已成为大家熟悉和喜爱的
经典民族歌舞。
【关键词】佤族;歌舞;粗犷;独特;动态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7“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059(2007)05—0001—05
佤族在我国境 内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南部的 歌舞;有反映劳动,传授生产技能的劳动歌舞;有
西盟、沧源、澜沧、孟连等地,是我国人 口较少的民 喜庆祝贺,表现生活的自娱性歌舞;有肢体语汇丰
族之一。西盟地区的佤族与傣族长期相处,因此 富,舞姿优美的表演性歌舞;还有以摹仿动物形
在歌舞形态、乐器种类,以及房屋建筑式样等诸多 态、声音为主的各种动物舞蹈。佤族舞直观、形
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傣族的影响。
象、生动地反映事物,表现佤族的历史风俗文化,
在佤山,阿佤人能歌善舞,歌舞可以说无处不
从歌舞中反映和折射出佤族的民族心理、性格和
在,无处不有。阿佤人每事必歌,每歌必舞。佤族
审美意识,并贯穿于社会演变、发展的全过程。这
民间歌舞虽然有的以歌为主,有的以舞为主,但基
对于一个历史上没有文字的民族 ,可以说是非常
本一体,歌舞密不可分。把佤山誉为歌舞之乡毫
不过份。 重要的。歌舞作为记录民族历史的 “活史书”,在
佤族民间流传的歌舞,内容多取材于生产生 一 定程度上透视、印证了佤族历史,为佤族历史的
活,题材广泛,形式简单,风格质朴,独具特色,在 发展演变提供了生动的佐证。
佤族的13常社会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阿 从表演形式划分,佤族 民间舞蹈有鼓舞、杆
佤人从出生、成长到死亡,都有歌舞贯穿于整个过 舞、刀舞、羽舞、笙舞、手巾舞、棺材舞等。砍头刀
程。在佤族民间,谈天说地有歌舞;生产劳作有歌 舞、剽牛舞属于刀舞;白鹇舞、乌鸦舞、画眉跳脚
舞;结婚办事有歌舞;生儿育女有歌舞;谈情说爱 舞、斑鸠点头舞属于羽舞;对脚歌、对穿花属于笙
有歌舞;哀悼亲朋有歌舞;祭祀活动有歌舞;休闲 舞。较为常见和较流行的歌舞有 《木鼓舞》、《甩
酒后有歌舞。过去就连阿佤人生病、治病都要请 发舞》、《剽牛舞》、《加林舞》、《舂碓舞》、《甩肩
“魔巴”用歌舞驱除病魔。他们用歌舞表现生活,
舞》、《芦笙舞》、《竹竿舞》和 《圆圈舞》等舞蹈。
反映生活,渲泄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
一 些民间歌舞,经过专业或业余文艺工作者的加
绪。在阿佤山区,人们通常在生产劳作之后,大家
工提炼,大放光彩,风靡全国,如 《木鼓舞》、《甩发
会相约到亲朋好友家饮水酒 ,边喝边唱。踏歌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