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卷四论述与案例讲义:一天提高20分.doc

2012年卷四论述与案例讲义:一天提高20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年卷四论述与案例讲义:一天提高20分 任海涛 忠告:卷四没有客观答案,要跳出以下三大误区,掌握一招制敌诀窍: 误区一:从命题人角度学习知识点,离得分标准会越来越远,只能是被动挨打; 误区二:用中学生写作文的模式来备考,水平太低,华而不实,必定偏离方向; 误区三:套用固定格式的“万能模版”,千人一面,必定遭到阅卷人的反感而遭唾弃。 一招制敌:只有从阅卷人的角度备考,才能永远掌控形势,主动出击,胜券在握。 司考评分目标[不选优秀,只管排队]:司考评分的目标绝对不是追求绝对真理,只是追求“相对正确”而已。可以说能够与出题人所给答案完全符合的考生不到百分之二三,如果严格按照“标准答案”评判,结果就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应得“0”分,这有什么意义呢?司考评分目的绝对不是去“选拔最优秀的人”,而是要把那些大多数答得不正确的考生进行重新排队,这就要求对“不正确的答案”再给你个分类标准,这些“不正确答案”也有水平高低,应该有一个标准去给它们排队。 【关注细节,每题多得2分】 1.小学生式错误: 1)字字勾心斗角、鸡爪鸡肠辨别不清(四句话写好);2)不分段落,段前无空格;3)自制狗屁膏药、私拉电线;4)错别字连篇,如果罪名不会写,只出现一次错字,后面以“此罪名”代替;5)使用描眉笔、签字笔答卷。(猥亵、肇事、孳息、颠覆、斡旋等词汇不可辨认) 2.中学生式错误 1)立场骑墙、消极偏激(裸聊绝对自由,法律无权过问;潘晓等人恶意透支是党政不分、监管不力造成的)。 2)没有看清楚字数要求。第1、7题以超过3-6行为好。 3)法律名称写错,如果不准确知道,直接写“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根据有关规定”。 4)三市、三校改卷,答案不可以相互援引、参见,必须直接写出来。 第一章 主观题 【海涛四要素——直接命中阅卷标准】 主观题阅卷时,每份答案要求两位老师分别评阅,如果二者给分相差在4分以内,考生得分就是平均分。如果两位老师给分差距在4分以上,那么就要由第三位老师改卷,如果三位老师给分都相差4分,则由专家组老师改。为了保证改卷工作按时完成,必须找到一个标准改卷方法。 阅卷老师阅卷工作很辛苦,考生答题五花八门,没有标准答案可以涵盖四十万考生的答案。如果强行给出答案,必然无法保证两位老师对同一份答案的给分差距在四分以内。海涛四要素可以保证,不同老师对同一份试卷答案给分不会相差四分。 海涛四要素:提出观点、讲理论、结合材料、得出结论。 第一节 简答题 (重点:社会主义理念之五内涵的运用) 一、简答题基本范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 主义 法治 理念 引导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理性化观念体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 它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 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 内涵: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内 涵 重点 依法治国:核心内容 人民民主;法制完备;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权力制约 执法为民:本质特征 以人为本;保障人权;文明执法 公平正义:价值追求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合法合理;程序正当;及时高效; 服务大局:重要使命 把握大局;围绕大局;立足本职 党的领导:根本保证 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 特 征 政治性:以社会主义民主为前提和基础 人民性:根本目标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是法治的主体,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力 科学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开放性:永远不封闭,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格。 本 质 属 性 三统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三至上(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宪法法律),三者之间互补充、和谐统一: (1)党的事业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党与人民)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也领导人民遵守和执行宪法和法律。(三者关系) (3)人民利益就是宪法和法律的最高价值。(人民与法律) (4)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标志,共同反映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三) 三个至上与三个统一的关系 坚持三个至上是三个统一的要求,二者是辩证一的: 1)坚持党的领导,意味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各项事业都在党的领导之下,坚持党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这本身就是坚持党的事业至上的基本要求。 2)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求做到执法为民、服务大局、公平正义,要求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把人民的需要作为工作重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正是人民利益至上的必然要求。 3)坚持依法治国,要求全社会对宪法法律一体遵行,党要在法律范围内活动,执法、司法严格实施宪法和法律,自觉维护宪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