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精品】清代的家庭结构及其人际关系.docVIP

(精)【精品】清代的家庭结构及其人际关系.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的家庭结构及其人际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初级社会群体,却又是社会的“微型整体”,可以反映社会的若干重要状况。清代家庭生活史将向人们揭示清代社会的重要特点。 家庭以婚姻为基础,夫妻关系至为重要;血缘关系是家庭的纽带,父子关系在家内诸种人际关系中有特殊地位。家庭因其成员的血缘结构和婚姻状况,区分出不同类型和规模。这篇小文将把家庭结构和家内人际关系作为清代家庭史的主要内容予以说明。 一、多种类型的家庭结构 现代人把父母和他们的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称作“核心家庭”。我们在清代的档案和家谱、方志、文集的传记中看到不少这类家庭的材料。康熙中江苏昆山人陈涵玉,有妻赵氏,子秉衡,三个女儿,计六口人。乾隆时湖南桃源人李盛瑞,有妻和子,三口人,有弟李庭鹤已分居另过。这些人家,成员包括父母和未婚的子女,子女有成年的及未成年的,以父母为主体;家庭人口不多,在三到六口之间。这些家庭大多从事农业,但经济状况不一,贫富相差悬殊。 康熙间江苏长洲人黄某,有妻,有儿子夫妇,有孙男、女各一人,六口。吴县王某夫妇,有子王福生夫妇,另有女孙一人。这类家庭有两代人夫妇,不同于前一类型的只有一对夫妻,第二、三代是第一代人的子、孙,是他们的直系亲属,这种家庭可以称为“直系家庭”。两对夫妇以外的人口,古人叫做“余夫”,是家庭次要成员。它除了上述诸例中的第二代人的子女,还可以有第一代人的未婚子女。家庭人口在四至十人之间。 清初浙江乌程(今吴兴)人庄胤城,家富有,生三子,长廷钺,次廷鑨,即以“明史案”而出名的人,廷鑨无子,其兄弟皆有子,庄胤城有三房媳妇及若干孙辈,后来主持分了家产。嘉道时武进人张悦、张怡弟兄,都是生员,有老母,兄有四子,弟得一子,长期共同生活,后议分家,张怡为让产,提议按小五房分,而不以老二房为准,是时第三代也应有几对夫妇了。这类家庭在其分裂以前,第二代有两对以上夫妇,以此不同于直系家庭,而且有的有第三代夫妇,甚至不只一对,它可以视为核心家庭、直系家庭的联合体,故叫作“联合家庭”。 雍乾时山东栖霞北埠郝姓一家,五十余口,有田一百多亩,同耕共食。学者郝懿行就与这个家族同宗。乾隆中湖南沅州蒲宗瑾家六世同居,其第三代兄弟五人,四代十七人,五代四十一人,六代六十人,共一百二十三人,由家长主持家政,各房没有私财,大锅里吃饭。这种家庭成员众多,辈分多,全有血亲关系,可称为“家族家庭”。 清代还存在着许多没有一对完整夫妇的残缺家庭,也有独身家庭,这些是所谓鳏寡孤独的“畸零户”。 各种类型的家庭经常不断地互相转化,凝聚、分裂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前述联合家庭的庄、张等户,分家后产生出若干直系家庭和核心家庭,而原先的联合家庭不复存在;反之,核心家庭人口增多,可以发展为直系家庭或联合家庭,人口死亡还会成为残缺家庭。因此我们说清人家庭类型是固定的,内部成员则是在不停地变化中。当然,这些情况在其他朝代也都可以看到。 清代家庭有那么多类型,分别占据什么样的地位呢?即以何种为主,何种为次,人们大体生活在哪种家庭呢?回答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好是以户口册为资料,逐户逐个类型作出统计,算出比例,就很准确了;如果有不同时期的资料,还可以说明各种家庭类型在清代各个时期的变化。然而由于资料的不完整和难于搜集,现时不能采用这个方法,只好退而求其次,研究户口平均数,以了解各类家庭大致的地位。 乾隆《大清会典》记录,乾隆十八年(1753)各行省总计户数3884万;《清高宗实录》记载,这一年人口18367万,平均每户4.7口人。道光九年(1829)福建户数3999143,口正巧也是平均每户4.7人。另据方志所提供的江苏吴县、江阴,安徽芜湖、太湖,浙江新昌、诸暨,江西于都、萍乡,福建云霄等县不同时期户口数字,我们计算结果,有的县平均每户高达18.9人,少的才1.4人,总算起来平均每户7.4口。上述各种平均数是就我们所掌握的资料得来的。可以说是随机抽检的结果,不是普查,也不是典型调查所得,很难说它具有代表性。我们只能从全国的、一省的、若干县的平均户口数产生一个印象,即清代每户平均约有五口人。 从前述核心家庭和直系家庭的实例中已知它们的人口一般在五口上下,前者以五为上限,后者以五为下限。从全国平均五口来看,这两类家庭应占家庭的大多数,而把联合家庭、家族家庭、残缺家庭排斥于次要地位。因此可以说,清人大多生活在直系家庭和核心家庭中,家庭规模不大,成员不是很多。 二、以丈夫为主宰的夫妻关系 传统的夫尊妻卑的名分在清代没有变化,只是个实践问题,法律对男女同类犯罪的不同科罪也是实行中的事情。清代以丈夫为主宰的夫妻家庭生活大致是如下情形。 在夫权之下,有的丈夫通情达理,而妻子在传统的三从四德伦理熏染下甘愿处于屈从地位,夫妻相处很好的不

文档评论(0)

浪漫唯美-文档菜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