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饱和土中溶质地表径流迁移模型及解析模拟 Model for chemicals transfer to surface runoff in unsaturated soil and its analytical modeling.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0卷第1期 水科学进展 、瑚.20.No.1
2009年1月 ADVANCESINWATERScIENCE Jan.。2009
非饱和土中溶质地表径流迁移模型及解析模拟
童菊秀,杨金忠,暴入超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针对非饱和农田在降雨引起肥料溶质地表径流迁移流失的实际问题,建立了二层结构溶质地表径流迁移模
型,根据溶质质量守恒定律和水量平衡原理,求得模型的解析解,并采用室内非饱和土壤实验验证解析模型的合理
性。通过敏感性分析.探讨了模型参数和土壤物理参数对溶质地表径流迁移流失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饱
和土的吸附性增大将增强土壤溶质迁移流失到地表径流水的能力;土壤干容重增大将减少土壤溶质的地表径流迁
移;土壤的初始体积含水率越高,土壤溶质的地表径流运移作用越强。
关键词:非饱和土壤;溶质迁移;地表径流;解析模型
中图分类号:P6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791(2009)0l瑚l咖8
在农田灌溉或降雨过程中,土壤肥料地表径流迁移流失的研究多数假定初始土壤处于饱和状态,在灌溉或
降雨刚开始就产生径流【卜4|,且土壤侵蚀比较严重。然而在一般情况,刚开始灌溉或降雨时,地下水位往往在
地表以下,此时地表以下一定深度内的土层处于非饱和状态。农田地面比较平坦,土壤侵蚀不甚严重,且农田
中有田埂阻挡,田面形成一定的积水才产生径流。研究表明,在降雨过程中,土壤在雨滴打击及径流冲刷作用
下,形成一定厚度的扰动层,称之为“混合层”【卜6I。混合层内溶质参与径流迁移,而此层以下的溶质不参与
大,而且随着深度增加,进入径流几率呈指数递减。因此他们提出了有效混合深度(后也称为土壤混合层深度)
J发现,完全、不完全混合理论模型不能很好
的概念,即在这个深度内溶质均匀分布且完全混合。王全九等【7,8
反映非饱和土壤溶质径流迁移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了非完全混合理论,将径流与入渗作用分别考虑,提出等效
径流迁移深度的概念,并应用到非饱和黄土高原土壤中。
本文运用非完全混合理论,对非饱和土壤进行模拟降雨,考虑到积水层的存在,并将土壤混合层和积水.
径流混合层看作一个整体,整个抽象为混合区.混合区以下的二层结构体系。将混合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
溶质质量守恒定律和水量平衡方程为基础,建立了溶质地表径流迁移控制方程,考虑到非饱和土壤中入渗率的
变化特征,得到问题的解析解。通过对已有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证明了所提出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
通过分析模型和实验中的参数,探讨了非饱和土壤的物理特性对溶质地表径流迁移流失的影响。
1二层结构数学模型.
1.1溶质质量守恒方程
溶质以吸附性和溶解性存在于土壤中,在地表附近的土壤混合层内的溶解性溶质浓度为Q(图1),采用下
列的平衡线性吸附方程考虑土壤混合层中土颗粒对溶质的吸附特性[6.9]:
cl=I|}dG (1)
收稿日期:2008-01.16
100205;
2006AA啪207)
作者简介:童菊秀(1981一),女,湖北武汉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下水、土壤水运动理论及水资源研究。
E-mail:tongjxlll@163.cofll
万方数据
第1期 童菊秀,等:非饱和土中溶质地表径流迁移模型及解析模拟
式中 kd为溶质在固.液相间的吸附分布系数;G为土壤混合层中吸附性溶质浓度;G为土壤混合层中溶解
性溶质浓度。
土壤混合层内的溶质是入渗水、径流水溶质的来源,假定无侧向壤
中流,仅考虑土壤中垂向的溶质运移[6]。忽略径流水中微量土壤颗粒,
即不考虑径流水中吸附性溶质。为了简化,在整个混合区及其以下土壤
的交界处,人渗和扩散运动可视为以垂直向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电离层人工调制激发的下行ELFVLF波辐射 The downward ELFVLF waves radiation excited by ionospheric artificial modulation.pdf
- 电力行业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机制 Initial allocation mechanism of carbon emission permit in electric power industry.pdf
- 电能质量扰动参数估计的时域综合分析方法 Time Domain Integration Analysis Methods for Parameter Estimation of Power Quality Disturbances.pdf
- 电容器通过变压器对脉冲形成线充电过程 Charging process of pulse forming line with capacitor through transformer.pdf
- 电阻率层析成像非线性反演 Nonlinear inversion for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pdf
- 叠合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方法研究——以江汉盆地为例 Research on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 modeling method for superimposed basin with the Jianghan Basin as an example.pdf
- 叠前三参数同步反演方法及其应用 Prestack three-term simultaneous invers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pdf
- 定日镜结构风振响应的时域分析 Time-domain analysis on wind-induced dynamic response of heliostat.pdf
- 东北地区佳木斯隆起与周缘中新生代盆地群的耦合关系 Coupling of Jiamusi Uplifting and Surrounding MesozoicCenozoic Basins in Northeast China.pdf
- 东北及邻区中生代盆地片钠铝石的分布、产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Distribution, Occurrence and Their Petroleum Significance of Dawsonite from Mesozoic Basins in Northeastern China and Adjacent Area.pdf
- 非均匀饱和大气中的广义位温 Generalized potential temperature in non-uniformly saturated atmosphere.pdf
- 非均匀耦合传输线瞬态响应灵敏度分析 Sensitivity Analysis for Transient Response of Nonuniform Coupled Transmission Lines.pdf
- 非均质土坡稳定性分析评价的刚体单元上限法 UPPER BOUND APPROACH OF RIGID ELEMENTS FOR INHOMOGENEOUS SOIL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pdf
- 非黏性土泊松比试验研究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Poisson's ratio of sandy soil.pdf
- 非完整滑坡编目三参数反Gamma概率分布模型 Three-parameter inverse-gamma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model of incomplete landslide inventory.pdf
- 非严格厌氧环境中高藻水次生嗅味污染特征 Release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s of Odorous Contaminants in High Algae Laden Water under Non-strict Anaerobic Conditions.pdf
- 非洲磁异常对地磁场结构及其长期变化的控制作用 Role of the African magnetic anomaly in controlling the magnetic configuration and its secular variation.pdf
- 菲律宾及其邻近地区的地磁场模型研究 The study of magnetic field models for Philippines and its neighboring regions.pdf
- 沸石分子筛泡沫铝复合吸附材料-水非平衡吸附制冷特性分析 ANALYSIS OF COMPOSITE ZEOLITEFOAM ALUMINUM-WATER NON-EQULIBRIUM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pdf
- 费-托合成反应产物的气相色谱法全分析 Gas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of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Products.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