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课件--带下病.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的与要求 掌握 带下病的定义及带下过多、带下过少的辨 证论治 熟悉 带下病的病因病机。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带下明显增多者称为带下过多,带下明显减少者称为带下过少。 月经期前后、排卵期、妊娠期均有生理性带下增多。 绝经前后白带减少而无明显不适,也为生理现象 广义:泛指经带胎产杂等多种妇科疾病 带下 生理 狭义 病理(本章讨论) 二、历史沿革 《黄帝内经·骨空论》首见 “带下”之名。 《金匮要略》 “妇人经水闭不利,······下白物,矾石丸主之” 《诸病源候论》专列“带下候”,明确提出带下病之名,并论述其病因病机。 《傅青主女科》列为首卷,并按五色带分别论述,并认为“带下俱是湿证”。 目的与要求 掌握 带下过多的定义、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熟悉 阴道炎、宫颈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带下过多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 病机: 湿邪伤及任带二脉, 任脉不固,带脉失约。 外湿 病因:湿邪 内湿(脾肾肝) 1、脾虚 素体脾虚 饮食所伤 劳倦过度 忧思过度 2、肾阳虚 禀赋不足 房劳多产 年老体虚 久病伤肾 3、阴虚夹湿 素体阴虚 年老真阴渐亏 相火偏旺阴虚失守 久病失养 4、湿热下注 脾肾虚 内湿 肝郁 湿蕴化热 感受外湿 5、热毒蕴结 摄生不慎 阴部手术消毒不严 热毒直犯 经期产后忽视卫生 热甚化火成毒 热毒损伤任带二脉 湿热遏久成毒 病史:经期产后余血未净,摄生不洁或不禁房事,或妇科手术后感染邪毒史。 临床表现:带下增多,伴有带下的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阴部瘙痒、灼热、疼痛,或有尿频、尿痛等症状。 检查:妇科检查:急性期有明显的体征 (见表) 辅助检查:明确病原体。 鉴别 1、带下呈赤色时与经间期出血、经漏 2、带下呈赤白带或黄带淋漓时与阴疮、子宫粘膜下肌瘤 3、带下呈白色时与白浊 带下的量、色、质、气味为辨证要点。 色淡、质稀 虚寒 色黄、质稠 实热 治则:除湿为主 治脾——宜运、宜升、宜燥 治肾——宜补、宜固、宜涩 湿热和热毒——宜清、宜利 1、脾虚 妇科主证: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 薄,或如涕如唾,绵绵不断, 无臭。 全身兼症:脾虚湿困证 治 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 药:完带汤(《傅青主女科》) 人参 白术 淮山 甘草 益气健脾 陈皮 苍术 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白芍 柔肝 柴胡 疏肝解郁,升阳除湿 黑芥穗 入血分,祛风胜湿 车前子 利水渗湿 加减 若有肾虚 +杜仲 续断 菟丝子 若带多日久,滑脱不止者 +金樱子 芡实 乌贼骨 白果 若有湿蕴化热用易黄汤(山药 芡实 黄柏 车前子 白果)健脾祛湿,清热止带。 2、肾阳虚 妇科主证: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质清稀如水, 全身兼症:肾阳虚证 治 法: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方 药:内补丸《女科切要》 二藜茸肉芪菟螵附 加 减:便溏者,去肉苁蓉,加补骨脂 肉豆蔻 带下如崩者,加鹿角霜 莲子 白芷 金樱子 3、阴虚夹湿 妇科主证: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有 气味,阴 部灼热感或阴部瘙痒。 全身兼症:阴虚内热证 治 法:滋肾益阴,清热利湿 方 药:知柏地黄丸 知母 黄柏 山茱萸 熟地 山药 丹皮 泽泻 茯苓 加减: 失眠多梦+柏子仁 酸枣仁 咽干口燥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