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主教徒幸福感调查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完美WORD文档DOC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值得下载!

北京市天主教徒幸福感调查研究 1 摘要: 本论文研究宗教与幸福观和幸福感的关系,依据心理幸福感与主观幸福感两条不同的幸福感研究路线。研究调查了北京海淀地区121名成年人,分为有无天主教信仰两组,并对于调查结果进行了平均数显著性检验与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出天主教信众群体与普通人群在幸福感各项指标上的差异。研究结论如下:宗教影响幸福观,但是信众群体与普通人群并无很大差异。宗教通过影响幸福观,间接影响幸福感。 关健词:主观幸福感 心理幸福感 宗教信仰 2 引言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与规律最终目的之一是为帮助人们调整自我,生活得更好。在幸福心理学中我们通过对于幸福感的研究,找到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然后主动在生活中进行调节,让人生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SWB和PWB是幸福感研究的两种不同分支,SWB研究基于快乐主义,认为快乐就是幸福:PWB研究基于实现主义,认为自我实现才是幸福。一般宗教信仰都强调人生的意义是付出给予,实现自我。因此宗教可能会信仰者增加信仰者的幸福感,宗教信徒在心理幸福感上可能比普通人群更高一些,理论上是这样,实际上也是吗?本文通过研究以天主教为代表的基督信仰人群的幸福观与幸福感,尝试了解宗教信仰对幸福感的具体影响。 2 .1 定义术语 幸福感研究结论不一致,很多学者采用的术语也不统一,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一些术语做一些了解区分,这样对于文章的提到的相关文献研究有更清楚的概念把握。 2.1.1幸福感 在心理学中幸福感是指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复杂多层次的心理状态。(王力)有关幸福感的研究中有两种研究思路即主观幸福感(SWB)与心理幸福感(PWB)。这两种关于幸福的研究方式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幸福观,测量幸福的指标两方面。 2.1.2 主观幸福感 SWB Diener在1984年给出主观幸福感指的是个体根据自身内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 对于他给出的这一概念争议较少,而且在心理学幸福感的研究中广泛。以此概念来看:幸福感包括认知与情感两个维度,认知维度就是指生活满意;情感维度就是指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认知与积极消极情感也是主观幸福感研究者们测量幸福的指标,在多数主观幸福感测试问卷中,认知与情感是主要的测评内容。 Diener又提出幸福感的三个特征:主观性,以评价者内定的标准而非他人标准来评估。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整体性,是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 2.1.3 心理幸福感 PWB 关于心理幸福感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Waterman认为:心理幸福感就是人与真实的自我和谐一致(1993) Ryff认为心理幸福感是努力表现完美真实的潜力(1998) Ryan将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关系需要的满足看作是幸福(1985)。 相对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的研究很少。但是对于幸福感的研究确十分重要。心理幸福感研究者质疑主观幸福感研究者提出的幸福概念,对于主观幸福感研究者来说幸福就意味着快乐情绪与对生活的满意。而心理幸福感研究者则从自我实现的理论上来探讨幸福。心理幸福研究者们是如何看待幸福呢? Waterman将幸福分成两种:一种是个人表现(personalexpressiveness)的幸福,是指个人全心全意地投入活动中时,意识到自己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自我得以表现,进而有助于达成自我实现的体验,是实现自我的愉悦。另一种是尽情享乐(hedonic enjoyment)指在活动中体验到生活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张陆佐斌)从他对幸福的区分中我们可以看到:实现与享乐幸福的不同,一种是需要得到满足另一种是能力得到释放。一种是“我得到了什么”另一种是“我给予了什么”。 ryff等人通过总结各种心理学理论,提出了心理幸福感的六维模型。六个维度分别是:自我接受(self-acceptance)、个人成长Cpersonal growth)、生活目标(purpose in life)、良好关系(positive relation with others)、环境控制(environment master)、独立自主(autonomy ) Ryan和Deci的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是又一个以实现论作为幸福感中心概念的理论模型,其定义一方面包括自我实现,另一方面试图指明自我实现的意义及途径。Ryan和Deci提出了三种基本需要一一能力需要(need for competence)、关系需要(need for relatedness)和自主需要(need for auto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