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及表型分析.pdfVIP

口腔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及表型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中文摘要 口腔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 及表型分析 摘 要 目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是头颈部肿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在我国80%以上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是鳞状细胞癌(简称 ·∥ 鳞癌),目前对口腔癌的治疗手段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由于颌面部能提供的切除面积有限,有时很难实现距肿瘤边 缘1.5cm清除病灶,而且手术本身造成的面部畸形严重破坏 了患者的口腔功能和心理健康。因此,如何能缩小手术范围、 有效控制临床亚病灶及微小病灶的发展亟待解决。近年来, c 随着树突状细胞(den“tice;1l,DC)体外诱导扩增技术的发 . 一展,DC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日趋增多,DC 有望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抗原递呈细胞 cells,APC)与肿瘤细胞融合得到细胞融合 (ahtigenpresenting 疫苗以及基于树突状细胞的疫苗方案由于其明确的治疗效 果而受到广泛重视。已有研究成果确立了体外诱导DC成熟 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地位。DC’是机体内最重要的,功能最 . ’.强的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也是机体免疫应答的有力启动 ~。. 者。近年来,随着Dc的功能和生物学特性被不断认识,Dc 。 .在肿瘤免疫、移植免疫和抗感染免疫等方面日益受到人们的 ? 重视,被运用于B细胞淋巴瘤、黑色素瘤、前列腺癌、转移 性肾癌和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肿瘤的临床尝试性治疗,并取 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DC激发T细胞增殖及抗原递呈能力 00~1 是巨噬细胞和B细胞的1 OOO倍。但它是一微量细胞群, 中文摘要 在血液中仅占单核细胞总数的O.5%~1%,且缺乏特异性的 标记物,其分离纯化极其困难,体外不易长期培养,更难建 库,所以给研究及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试验通过 对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进行体 外培养,并对细胞形态、表型和功能,与正常人进行比较并 分析其临床意义为口腔癌的生物治疗奠定基础。 方法:研究对象为15例(均取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口 腔科2004年9月至2005年1O月住院的口腔鳞癌初诊患者),均 未行过任何抗肿瘤治疗,发病部位包括舌、颊、牙龈、等处, 临床分期为III期和Ⅳ期,年龄在20~60岁范围内,性别比为1: 1,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对照组选择15例健康志愿者,两组 均排除感染、糖尿病、血液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无菌采集 上述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人外周血(20m1)置入淋巴分离液中经 离心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吸取中间细胞层,用D—Hank’s 和I冲M11 640培养液洗涤细胞3次,弃上清,用含10%胎牛血 1 O 清的RPMI640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1×17个/m1,然后接 种于6孔板,每孔3m1。5%C02,37。C条件下孵育2~3小时后, 吸出培养上清,用预热的培养基清洗板1次,以去除非贴壁 OOOu/m1rhGM—CSF 细胞(冻存),获得贴壁的单核细胞,加含1 和500u/ml 7。C孵育5天,每孔加入 量换液并补充细胞因子。5%C02,3 5、7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DC形态,在培养的第7天收集DC 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收集培养5天、7天和1O天的DC细胞行流 1

文档评论(0)

wpxua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