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教案.doc

课题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备课日期 9.4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 学会生字,理解词语 3、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 4、 抓住“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一情感主线,感受肖邦的爱国情怀。 重、难点 1、 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 2、抓住“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一情感主线,感受肖邦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 1.你了解我国哪些音乐家?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堵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3.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聂耳、洗星海等 “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文章背后有一个很大背景,对于文章背景的理解很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需要对课文的背景做详细的介绍,创设一个学习的氛围。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深渊 雾霭 呐喊 盛满 维斯瓦河 疾驰 蜡烛 消逝 催人奋起 肺结核病 雾雹:雾气。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慢性传染病。通称肺病。 3.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自读课文 指名试读课文 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三、精读指导 1.回答:“我”是谁?文哪一部分告诉了我们? 补充介绍:肖邦,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3.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②帮助理解: 瓜分:像切瓜一样地分割。 深渊:原指很深的水。文中比喻波兰人民遭受的苦难极深。 4.指导朗读,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波兰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 (第一段) 2.默读第一段 ①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范读、指名读、齐读。 (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2)指名读有关语句。 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联系从书报、电影电视、老人那里了解到的旧中国遭受帝国主义犯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帮助理解 四、指导书写 邦:左右基本等宽。 瓦:末笔是点。 驰:左窄而长,右宽而扁。 亡:横要长。 催:范写。指出注意点。 逝:注意笔顺。 烛:笔画安排要匀称。 肺:右边末笔。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 抓住“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一情感主线,感受肖邦的爱国情怀。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定是令人难忘的。 指名读第一段。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交流并指导朗读。 ①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 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比……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 ③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 A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除,请收下吧!” 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 B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 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 2.学习第三段。 (1)出示:悲愤欲绝(读)说说词语的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样做的? (3)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理解“彻夜”。(通宵,整夜) 思考:他为什么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