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華士(CA Bowers) 後現代生態哲學思維對我國環境生態教育的啟示.docVIP

包華士(CA Bowers) 後現代生態哲學思維對我國環境生態教育的啟示.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包華士(C.A. Bowers)後現代生態哲學思維對我國環境生態教育的啟示 葉志文 碩士班研究生 在後現代主義哲學的學者中,包華士(C. A. Bowers) 試圖結合教育與生態,大膽提出不利於生態的因素,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包華士的哲學思想與教育觀,並從中獲得對我國教育的啟示。 本文採文獻調查法,探討包華士的教育思想,以期對我國教育有所啟示,如下: (一)包華士的哲學:哲學發展背景與淵源、電腦化教學選擇、社會對學校的意識形態控制、教育改革創造社會新秩序、文化迷思造成生態危機 (二)包華士的教育觀:教育的意義與內容、教師的角色、教學的方法與歷程、學校與學生的關係、教育與生態的連結 (三)對我國教育的啟示:對電腦化教學的啟示、對教育改革的啟示、對環境課程的啟示、對環境教學的啟示 最後感謝美國奧瑞岡大學包華士教授與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郭實渝研究員提供寶貴的資料。 關鍵字:後現代主義、生態教育、環境教育 壹、緒論 一、問題敘述 二十世紀後期,由於科技日新月異,而因為電腦的出現而更與十九世紀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結合的社會現象而有所不同。然而以西方文化所主導的科技進步,慢慢地被人所質疑,尤其是當熱帶雨林消失、酸雨、漏油事件產生後,科技威脅著我們賴以生態。除此之外,電腦的普及與科技的進步也將原有的知識型態與價值觀改變,並且把優勢文化與意識形態深植與我們的思考當中,而最嚴重的就是對環境的傷害。 以台灣為例,自1985年至今,原住民被納入近代國家意志宰制之下,不但「部落」被國家機器任意扭曲,嚴重破壞原住民部落數千年來經營台灣這塊土地所發展出來的文明也一概否定,導致原住民的生態環境由永續利用變成追求最大效益化。山林過度開發的浩劫(水土保持破壞、水資源匱乏、高山作物的藥害、肥害對水質的影響、生態系之破壞、物種消失等)。(洪輝祥 2000) 在最近這幾年,有很多不同的團體挑起改變生態教育態度的責任與有關環境的社會活動。更多嚴肅的深層生態思考者企圖明白地以哲學的基礎表示生態的自我。(Bowers 1993, P16) 包華士(C.A. Bowers)運用後現代主義論述的批判理論來建構與探討現代主義與優勢文化主導下的社會,並且從文化、語言與教育三方面來說明生態遭受破壞而且目前無法改善的原因。包華士的基本哲學理論包括三點:(1)理性知識優位的質疑;(2)語言即權力;(3)西方現代思索方法的批判。(郭實渝 1994) 而根據以上的基本哲學反推到學生對生態保護的態度以及隱藏在他們腦中的「根暗喻」(root metaphor),他認為破壞生態的根源來自啟蒙時代與工業時代主導文化,並深植於文化、語言、知識以及潛意識中,而成為皮亞傑理論中的「基模」(Schema),並以基模來作為對任何事物思考的基準點。 綜上所述,生態遭受破壞的根源並非來自外在的行為,包華士教授認為人類的反生態文化深深影響環境生態的保育,更嚴重威脅到生態永續的理想,因此他認為教育必須發揮應有的功能,來改變文化,而這也是台灣目前最需要的改革。 貳、包華士的後現代主義哲學 一、哲學發展背景與淵源 (一)包華士生態哲學觀的發展背景 自工業革命以降,資本主義成為經濟上的霸權,而自二十世紀電腦發明,知識主體成為資訊網路世界中的價值核心,而資本則會漸漸退化成為知識資訊和物質間的中介計量角色,也就是知識資訊將會很容易創造出資本利潤與物質成就。(黃國俊、黃吉川 2000)而這也是包華士教授的生態哲學開端,從其早期對於進步主義的批評,而到目前對於科技文化的反思。 二、電腦化教學選擇並擴展文化 科學知識同時也包含著對生態與文化的試驗,如殺蟲劑、電腦或細菌的改良品種。將會進入人類生活的模式或過程,不像科學過程本身可以觀察控制,文化與生態的改變需要長時間的觀察,也就是說科學家應該要把科技謹慎地介紹到人類的文化中,科學家與科技人員是短期性的(以立刻解決問題為主),但是他們不會對社會或文化層面進行長遠的考量,有些時候科技進入人類世界時,一般人們不會像科學家地謹慎運用,因此對生態也造成了破壞。(Bowers, 1993, P54) 三、社會對學校的意識形態控制 基於社會壓力,社會往往無法培育出具有批判性的學生。一個人性化的教育不把注意放在使學生社會化並進入角色、價值系統及社會的行為標準,它提供一種環境,學生可以在其中蒐集評價證據,接受新的關係,分別不重要的與意義深遠的問題。假如他沒有完整自然與文化環境的知識,那他的自由對於社會與自身而言變成混亂及破壞性的力量。(Bowers, 1970, P8) 教師的目標是製造自主的思想者,但是問題直接在於主流信念系統促成我們過度使用我們環境的負載能力,而且很少有教師有充足的知識去了解他們所給予的錯誤思考教學法。語言把較早的文化團體思考用隱喻來編碼,而個人的思考模式會受到語言暗示模式的影響。(

文档评论(0)

11354520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