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精品课件4单元检测.pptVIP

201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精品课件4单元检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精品课件4单元检测.ppt

气象灾害是大气圈物质的变化或异常活动而引起的自然灾害。我国因受海陆位置和季风的影响,气象灾害频发,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扰乱社会正常的秩序。 1.时空分布 我国常见的主要气象气候灾害有暴雨、干旱、台风、冰雹、寒潮和冷害等,其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具体如下表所示: 灾害天气 地区 时间 形成原因 主要特点 综合防治 梅雨 江淮地区 春末夏初 江淮地区,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阴雨连绵——降水多;出现“空梅” ——干旱 降水多—排水;出现“空梅”——引水灌溉 伏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 7、8月 梅雨过后,在单一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 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务艰巨 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形成,可缓解旱情 台风 东南沿海 夏秋 热带洋面上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  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 监测和预报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 春旱 华北 3~5月 夏季风未到 降水少,气温回升快 引水灌溉 夏涝 华北 6~8月 夏季风来得早,影响时间长,降水强度大 洪涝灾害 低洼地排水,河流疏浚,增加入海口 “倒春寒” 东部季风区 3~5月 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盛 春季出现强低温、雨雪天气 薄膜覆盖等 寒潮 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广大地区 秋末、冬季和初春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 降温使农作物受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大雪、冻雨可压断电线,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 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风沙天气 东北、华北、西北 冬季和春季,以春季最严重 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 风大,大气含沙量大,能见度低,影响范围广,一般与寒潮路径相同 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暴雨洪涝 除西部一些沙 漠地 区以 外的 广大 地区 春、夏、秋 ①自然原因: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降水天气系统②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如乱砍滥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围湖造田等活动加剧了洪涝灾害 ①淹没农田,造成人员伤亡;②经济财产受损 ①监测和预报;②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 ③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泛区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干旱 全国 四季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干旱多发地区选择优良品种;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 2.时空分布图 气象灾害时间分布图 气象灾害空间分布图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甲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乙、图丙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读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________盆地、________盆地。 (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________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________高原和________平原。 (3)说明图甲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 (4)指出图乙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5)在图丙显示的450年间,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呈现出________的规律。在1644年,沙尘暴约发生了________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及对区域地理的识记、应用能力。准确提取甲、乙、丙三图图示信息并联系教材知识是解题的关键。第(1)、(2)问,读图并结合中国主要地形区可完成。第(3)问,由图甲可以看出强沙尘暴多发区为我国西北地区,这里气候干旱、地表缺水、植被稀疏、沙漠广布。第(4)问,读图可知沙尘暴主要集中在2、3、4、5月,即冬末和春季。沙尘暴形成的自然原因,一是气候干旱,多大风;二是地表多沙质物质。第(5)问,读图总结规律。找出1644年,即可读出约发生了12次。 答案 (1)塔里木 柴达木 (2)准噶尔 黄土 华北  (3)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植被稀疏。 (4)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地表)增温快,表土(地表)疏松(和植被稀疏),降水少,大风天气较多。 (5)(一定的)周期性(起伏、节律、振荡、波动等) 12 只要学生能提问题,这就是重要的条件之一,它有利于形成和巩固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单纯地听教师讲课不能充分发动学生的精神力量。 ——列·符·赞科夫(1901~1977, 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ndas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