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释义.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序 《伤寒论》者,汉张机寻汤液之坠绪,阐《素》、《难》 之精义,为我国医学树立典范作也。其书言近指远,取精用 宏,中医学之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之规模,胥本乎此,岂特 垂妙于定方而已。盖仲景以秀出之才,用思既精,心无外慕, 故能深邃阴阳之理,洞彻经络之微,妙解营卫气血脏腑三焦 之奥,而一归于临证实际之指。后世医家之善学者,明其理, 得其法,用其方,则效奏桴鼓。故大论之书历数千年而弗替 者,岂偶然哉。如仲景者,可谓医林豪杰之士,卓然自立能 不朽者也。 自汉以来,治 《伤寒论》者,代有名家,注疏阐发,无 虑千百人。然而仁智互见,学术多歧,有倡三纲鼎峙之说, 有演方证类比之法,有立岁露气化之论,造说愈多,一是难 衷。陈君为此,乃有求是乏作,思欲一决是非于百家之中, 立剖精粗于毫芒之际,以启后学,莫兴望洋,不仅其治学之 勤为可佩,用心之苦为可敬,而信其书亦必可读也。 金元以还,温病学与古方不治今病之说兴,而仲景之说 渐微。窃尝论之:大论原为综述外感诸病之书,历代医家, 诚有补苴而充实之者,然摒温病于伤寒论之外,则名实承误, 以辞害意之过也,至于古方今病不相能之说,其陋弥甚。日 月经天,江河丽地,非亿万年前古物耶?人或恃之以生,或 利之为用,岂以古而非之!何独于我国古代之医学瑰宝,则 弁髦有加,其说显与古为今用之说背,故知非通人之论也。 且持是说者,亦安达古今义乎?逝者滔滔,时不我留,一弹 [1] 指顷,即成往事,彼挟数百年前清季医家之说或方以自炫者, 犹津津乐道古方今病,何不思之甚也。凡事无论古今中外, 一求其是而已。持科学之利器,发古哲之幽光,此真中华儿 女之豪情壮举,有志之士,顾不当如是耶! 予老矣,学殖荒落,虽宿尚方术,黄素绿帙,曾窥一二, 居尝兴学未成鬓先秋之感,今覩亦人教授之作,既喜其有学 寿世,又益自增愧也。 甲子十月 慈溪裘沛然 [2] 前 言 《伤寒论》为中医的经典著作,前人誉为“众法之宗, 众方之祖”,历代医家都极重视《伤寒论》的学习、研究,专 为作注的就有数百家,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于深入理解 《伤 寒论》的精神实质很有帮助。但是,有些认识尚不一致,见 仁见智,给学习又带来一定的麻烦。特别是附加的成份较多, 如传经学说,气化学说,以及太阳病三纲论,太阳府证,阳 明经证等名称,或失之机械,或脱离实际。原文注释,也有 曲解臆断的地方。即使大家公认对 《伤寒论》理论卓有贡献 的医家如喻嘉言、柯韵伯等,也在所难免。可见对任何注家 都不可盲从、迷信,正如辩证法所证明,“科学权威观点,未 必都是真理”,“认识未知,要善于利用前人的成果,但不能 盲从,不能迷信”。因此,学习《伤寒论》及其注释自然也不 例外。兹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试对《伤寒论》理论进 行探讨,对于一些不切实际的传统概念加以商榷。但是由于 水平所限,“求是”却不一定“是”,今天认为“是”,明天又 未定“是”。仅作引之砖,提供同志们参考。希望通过共同讨 论,使得《伤寒论》的理认得到更广泛的运用,更有效地发 挥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 陈 亦 人 一九八三年八月 [3] 目 录 一、张仲景与《伤寒论》………………………………………1 二、太阳病篇 …………………………………………………14 三、阳明病篇 …………………………………………………43 四、少阳病篇 …………………………………………………66 五、太阴病篇 …………………………………………………77 六、少阴病篇 …………………………………………………88 七、厥阴病篇…………………………………………………108 八、霍乱病篇…………………………………………………122 九、差后劳复病篇……………………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