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江梅山炭花舞--渔猎文化的活化石.pdf
2014-8 文艺生活 LITERATURE LIFE 历史回廊
七江梅山炭花舞———渔猎文化的活化石
周碧平
(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湖南 邵阳 422200)
摘 要院高平小坳出土陶器石器,经考古学家证实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遗址———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为伏羲生活的年
代———伏羲结绳狩猎、教人捕鱼,属于渔猎经济时期或渔猎经济向农牧经济过度时期———渔猎经济不可缺少的火把演化
成火灯笼,中古时代继续用于捕捉鱼虾———随着城市文明的出现和乡村娱乐文化的繁荣,火灯笼演化为娱乐工具,于是有
了炭花舞。
关键词院炭花舞;梅山;活化石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4-0075-01
七江一带属于梅山地区———梅山先民是一个以渔猎为主要 分。小坳一带至今仍有“堂下桥”、“马落桥”、“迎官桥”等地名。以
经济手段的人类群体———捕鱼打猎的传统包括使用火把火灯笼 上事实证明,小坳村及周边一带,从远古渔猎经济到中古农耕经
在晚上捕捉鱼虾的技巧现在仍然存在, 随着城市文明的出现和 济到现代工商经济,生生不息,一脉相承。
乡村娱乐文化的繁荣,由捕鱼虾照明的火灯笼演化成炭花舞工 正好是在这一带,民间保留着一种特殊的捕鱼抓虾的古老
具成为必然。 习惯:每逢春末夏初,夜幕降临时,家庭中的活跃者,以浸过水后
夜幕降临,几条大汉各执一根约4~5米长的柔韧竹竿,竹竿 再晒干的竹篾条扎成火把去浅水边扑捉鱼虾;讲究一点的,左手
的上端用两米左右的铁索吊着一个火灯笼。火灯笼用细铁丝编 挑个火灯笼———火灯笼的形制与文章开头一段中描述的七江炭
织成半圆体网兜,约有半个篮球大,圆口朝上,用铁丝将网兜与 花舞的灯笼十分相似,只是竹竿和铁索都短小些,灯笼中的燃料
竹竿上的铁索相连结。铁丝网兜里面装满栗木炭皮,点燃后,挥 取用满含松脂的松树碎柴或松油脂拌和秕谷。右手拿着一个金
动竹竿,如烟花般爆裂的火球在夜空中呼呼窜舞,两人一组,相 啄子———金啄子是用若干根寸长铁丝磨尖,组合成一把如妇女
互配合,形成 “黄龙缠腰”、“双龙抢宝”、“八字回龙”、“雪花盖 梳头用的梳篦一样的器物,用一根长柄夹起来。捕捞者走在田塍
顶”、“莲花扫地”、“朝天三炷”等令人眼花缭乱的活动图案。这 上,池塘边,小河边,浅水间的泥鳅、鳝鱼见到强烈的火光,迷失
种特殊的表演,往往出现在元宵节龙灯队伍的前头,或红白喜事 了方向,在水下的泥沙上一动也不动,于是捕捞者用右手中的金
等大型晚间活动的场面上,伴着震天的梅山锣鼓,简直是势烈形 啄子与捕啄对象成九十度的角猛啄下去,泥鳅或鳝鱼就夹在了
奇,驰魂夺魄,人们把这种表演叫作“炭花舞”。 金啄子的铁丝齿缝中。
炭花舞出现在湘楚的梅山地区,可惜越来越少见了。在雪峰 从历史的演化、地域的传袭、民俗的传承来看,从小坳遗址
山东麓的隆回县七江镇一带,尚有几条汉子舍不得丢掉他们的 到高平古县场到现代社会;从伏羲时代的打猎捕鱼中的火把到
先人留下的那几柄竹竿挑着的火灯笼,继承了他们祖上的技艺, 后来的火灯笼再到现代社会的娱乐载体,说明了七江炭花舞的
人们称之为“七江炭花舞”,所以至今还偶尔可以一饱眼福。 源头是远古时候的渔猎文化。
炭花舞的出现、发展与流传,绝不是偶然的。笔者根据梅山 其实,七江炭花舞还是梅山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地区的历史、地理和风俗民情在隆回县七江镇做了一番调查和 所谓梅山文化,是指至今仍集中保存于湖南中部、西南部以
研究,认为炭花舞的雏形源于远古时代的渔猎文化,随着城市文 新化县(包括隆回、新邵的一部分)、安化县等丘陵山区为大本营
明的出现和乡村娱乐文化的繁荣而发展流传。可以说,炭花舞是 向周边辐射影响到长江流域10多个省区,苗、瑶、汉、侗、畲等
渔猎文化的活化石,是人类文明逐步向前发展的见证。 10多个兄弟民族,并且,伴随海外移民,传播到东南亚和欧美等
在隆回县离七江乡不远的高平镇,有一个叫做小坳的村庄, 地的一种古老的原始渔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