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老庄的文学批评.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虫,人,灵龟,大树。 大小的不同,眼界的不同。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庄子 逍遥游》 赋予逍遥游的人格精神以美的形象。 所谓逍遥是一种超越。 “游乎四海,胜物而不伤,物物而不物于物。”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庄子 养生主》 “精鹜八极,心游万仞。”陆机《文赋》 三 虚静、物化的审美境界 虚静:无欲。 《庄子 田子方》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舔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裸。君曰:可矣,是真画者矣。” 虚静:去智 《庄子 达生》 梓庆削木为锯,锯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 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锯,未尝敢以耗气也, 必齐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 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锯,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 疑神者,其是与!” 物化境界 《庄子 齐物论》 庄周梦蝶。 消除自我与对象的差别。 一种人生境界,审美境界。 虚静是物化的前提,物化境界是最高的艺术境界。 叔本华《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 欲望的苦痛与解脱。 审美活动的自由。 儒家的规范与思无邪。 四 言意之辨与文艺关系 人的存在与人类思维的关系问题。 人的思维的表现能否表现人的存在?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故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周易 系辞》 《庄子系辞上》 “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致者,不期精粗焉。” 《庄子 外物篇》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重视经典与语言,实际却是一种障碍。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庄子》 轮扁与齐桓公的对话。“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 在审美的过程中,文本只是一种工具。 陶渊明《饮酒》 “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王弼:“得意忘言”。 艺术意境论。 一切艺术的境界。可以说不外是写实、传神、造境,从自然的抚摸,生命的表达,到意境的创作。——宗白华 以孔子和庄子为例,儒道两家相同之处有三: 二家都以人为本,以人和人的价值为中心议题,高扬个体人格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两家都主张爱人,富有强烈的人道主义意识。 两家都重美,以美为各自的人格追求和审美崇尚。 其差异性也是多方面的,如: 儒家是史官文化,起源于齐鲁文化;道家是巫官文化的嫡裔,起源于荆楚文化。 儒家学说以政治伦理哲学为基础,表现出伦理化倾向;道家思想以生命哲学为基础表现出自然化倾向。 儒家主善,重美善统一;道家主真,重美与真的统一。 儒家重功利,道家超功利。 儒家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奋斗目标;道家以清静无为为人生目标。 老子的文学批评 孔子:礼乐、道德。 老子:“反者道之动”。 《老子》成书于战国初期。 《史记 老子列传》:西周的职官,掌管文献典籍。哲学家和史家的前辈。 孔子向老子请教:什么是礼。 周晚期的腐败荒淫甚于商代。 险恶的政治与社会环境,养成的韬光养晦、退隐自保的人生哲学。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局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司马迁《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 从形而上之道出发提出“大音希声”的审美意境 “有无相生” 一 礼乐文明的反思 周代文明的弊端的了解。 礼乐文明:典章制度、审美风尚。 重天道 轻礼乐。 从天道自然的观念出发对中华民族自身所创造的文明的反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老子》 儒家所谓的文明象征,其实是纯朴民风衰败的结果。 真正的美和善是天道。 恢复远古时代的美好风尚,杜绝贪欲,废弃儒家的礼义。 “绝圣弃智,而民利百倍,绝仁弃义,而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老子》 所有的政教法令只会刺激人们的贪欲。 人性的素朴无为。 王弼:“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以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观其所由,寻其所归,言不远宗,事不失主。”《老子指略》 人类社会的异化现象 贪欲和礼乐的结合。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 春秋战国来,物质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审美和文艺离开了健康

文档评论(0)

沃爱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