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针灸学绪论,经络腧穴总论.ppt

【精品】课件---针灸学绪论,经络腧穴总论.ppt

  1. 1、本文档共1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 灸 学 南京医科大学 针灸学教研室 第一章 绪 论 针灸发展简史 绪论 - 针灸学的概念 针灸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运用针刺、艾灸及其它作用于腧穴的方法,刺激人体的一定部位,调整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针灸学的内容与特点 针灸学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方法与临床治疗等。 针灸的特点:适应症广、疗效明显、操作简便、经济安全、副作用少。 针Acupuncture 针灸的起源与变迁 新石器时代:“砭(biǎn)石”-针法的萌芽阶段。 旧石器时代:距今400多万年前,粗糙的尖状器,刮削器. 旧石器:出土于非洲埃塞俄比亚 针具的变迁:骨针-竹针-陶针-铜针-铁针-金针-银针-不锈钢针 战国时期, 玉戈,与砭石同一墓葬出土,工艺精湛. 战国时期: 扁鹊针:针体直径约3毫米,长约13厘米,针头粗钝,针尾铸成喜鹊形象,工艺精美。 各种针具 灸的起源与变迁 灸法的变化:八木之灸-艾叶-直接灸-间接灸-雷火针-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等。 灸Moxibustion 各种灸法 针和灸互相补充:“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其治以针艾,各调其经气。” 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上古至春秋时期:《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为迄今有关经络与灸法的最早著作。该书有经无穴、有灸无针,对研究经络学说的形成有重大意义。 陽明脈:□于骭骨外廉,循骭而上,穿臏,出魚股□□□□,穿□,穿頰,□□□廉,環□□。是動則病:洒洒病寒,喜龍,數欠,顏□□□□□□□□□□□木音則惕然驚,心惕,欲獨閉戶牖而處,□□則欲□□□□□衣□□□□骭厥,是陽明脈主治。其所產病:顏痛,鼻鼽,頷□□□□心與脅痛,腹外腫,腸痛,膝跳,跗□□,□十□。 伟大的中医经典著作----内经 战国至西汉时期:《黄帝内经》分为《灵枢》(针经)与《素问》。该书记述了针灸的理论和治疗经验,详细记载了经脉、腧穴、刺灸方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的适应症和禁忌证,还记载了九种针具的形状和用途。被公认为是内容全面、详细、丰富的中医经典著作。 卷第一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战国时期伟大医家---扁鹊 医术高超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见到那里的百姓都在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就问是谁病了,宫中术士说,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鹊问明了详细情况,认为太子患的只是一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样,便亲去察看诊治。他让弟子磨研针石,刺百会穴,又做了药力能入体五分的熨药,用八减方的药混合使用之后,太子竟然坐了起来,和常人无异。继续调补阴阳,两天以后,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天下人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但扁鹊却否认说,他并不能救活死人,只不过能把应当活的人的病治愈罢了。 治未病思想 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 医疗道德思想 先秦时期,巫术有一定市场,并且已经成为医学科学发展的绊脚石。扁鹊对巫术深恶痛绝,认为医术和巫术势不两立。他的这些医疗道德思想,在史记中概括归纳为六条戒律,称为“六不治”。这六不治包括:信巫不信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病情严重到“形羸不能服药、藏气不定”等。这是他治病的信条,由此也反映出他高尚的医德。 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公元前403-公元前222年:《难经》81条问答称为“八十一难”,论述了经络、腧穴、刺法、生理、病理、解剖等。提出了“诊脉独取寸口”的理论。 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明确经络与腧穴的关系,对全身腧穴分布进行梳理,将头面、躯干腧穴分区划线排列,四肢分经排列,确定了349个穴名,并对针灸手法、宜忌以及常见病的治疗予

文档评论(0)

沃爱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