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总论(全套课件84P).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染病学总论   人类历史也是一部与疾病斗争的历史! 人类历史悲剧的“三剑客”: 瘟疫、战争、饥荒 20世纪防治传染病的辉煌成就 1980年5月28日WHO宣布已在世界范围内消灭天花。 许多长期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如鼠疫、霍乱、伤寒、乙脑、白喉及脊髓灰质炎等已得到有效控制。 至20世纪中叶,全球传染病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由19世纪的50%~60%下降到10%。世界疾病控制的主题已由传染病控制为主转为以心脑血管病、肿瘤及意外伤害防治等为重点。 世界公众普遍认为,人们已经战胜了传染病的威胁,曾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瘟疫将仅仅是留在记忆中的魔影。 好景不长,警钟再鸣 1981年以后AIDS的出现及流行,极大地动摇了人们对征服传染病的乐观信念。 一些闻所未闻的病原生物不断引起新的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莱姆病(1982年) 大肠杆菌O157:H7引起的出血性肠炎(1982年) 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戊型肝炎(1988年) 霍乱弧菌O139引起的霍乱(1992年) 朊毒体引起的新型克雅病(1996年) 尼帕病毒引起的尼帕病毒脑炎(1998年) 传染病的定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能迅速传播,甚至造成大规模的流行。 感染性疾病的定义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感染人体产生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气管支气管中主要定居的是流感嗜血杆菌). 我们面临的形势 传染病在短期内是消灭不了的 新的传染病又不断产生,如艾滋病、军团病、埃波拉出血热、莱姆病、疯牛病、“非典” 传染病中 一些疾病不可治愈,但狂犬病病死率几近100%,艾滋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乙型脑炎虽可治活不死,但仍可留有一定后遗症 已被消灭的传染病仍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总论内容 感染与免疫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传染病的特征 传染病的诊断 传染病的治疗 传染病的预防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的概念 感染 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正常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口、鼻、肠道、泌尿生殖道)存在各种微生物,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对人体有益无害,有些微生物或寄生虫与人体之间达到相互适应、互不损害对方、共生互利状态,称正常菌群。 一、感染的概念 机会性感染 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 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原来寄居或致 病力很弱的微生物侵入人体不习惯寄生 的部位,平衡不复存在,引起宿主损伤, 导致机会性感染。 二、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   大多数病原体与人体间是不适应的因而 引起双方之间的斗争。由于适应程度不 同,双方斗争的后果也各异,因而产生 各种互不相同的感染谱,亦即传染过程 的各种不同表现。 1、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 2、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病原体 隐性感染的结局 病原体被清除,被感染者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主动免疫。 少数病原体不被消灭,持续存在人体,变成病原携带状态,称为健康携带者,成为传染源。 隐性感染数量最大、最常见 3、显性感染(临床感染) 病原体 3、显性感染(临床感染) 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显性感染数量最小。 在少数传染病中,大多数感染者为显性感染(如麻疹、水痘)。 显性感染结束后,大多数病原体可被清除,人体可获得持久的免疫,不易再受感染,或短暂的免疫,容易再受感染发病。 3、显性感染(临床感染) 少数病原体不被清除,则转变为病原携带者,称恢复期携带者。部分病人也可成为慢性患者。 4、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在入侵部位或入 侵较远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体并不 出现疾病现象称病原携带状态。 按病原体不同可分为带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 按发生于显性或隐性感染之后分为 恢复期与健康携带者。此外还有潜伏期携带者。 各种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 体内有病原体存在,但不显出临床症状, 而能排出病原体,因此也都是传染源, 在流行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5、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进入人体,机体免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