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法制建设理论和实践.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田鹏慧 一、受教育权与教育法律体系 1、齐玉苓被侵犯受教育权案 2、公民的受教育权 3、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4、追诉时效 5、我国教育法律体系 1、齐玉苓被侵犯受教育权案 当事人: 原告:齐玉苓 被告:陈晓琪 、陈克政 、山东省济宁商业学校 、山东省滕州市第八中学 、山东省滕州市教育委员会 。 地点:山东省滕州市 、山东省济宁市 。 时间:1990年、2001年。 齐玉苓案 法律依据: 宪法4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齐玉苓案 审判结果:根据本案事实,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的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2、公民的受教育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教育法第9条。 公民的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受义务教育权或者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受教育权属于社会权,并非自由权。 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教育条件的保障 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办学经费由举办者负责筹措,各级人民政府可以给予适当支持。 3、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民事保护措施 行政保护措施 刑事保护措施 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教育法》规定的措施: 上级机关:财政---行政处分或刑事责任 社会人员: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 学校管理人员: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81条) 4、追诉时效 法不溯及既往:法律原则上只对其实施以后的行为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实施时间是1995年9月1日。 5、我国教育法律体系 分为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三个部分。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1.1.1 《义务教育法》---1986.4.12,2006.9.1 《教师法》 ---1994.1.1 《教育法》 --- 1995.9.1 《职业教育法 》 ---1996.5.1 《高等教育法》--- 1999.1.1 《民办教育促进法》--- 2003.9.1 我国教育法律体系 行政法规: 《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 1982.5.20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1990.1.20 《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若干问题的通知》 ---1993.11.21 《教师资格条例》 ---1995.12.12 …………… 我国教育法律体系 规章: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1993.12.29 《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2004.5.26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2005.9.1 6、案件对教育法发展的意义 宪法条款能否直接引用 什么是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措施 二、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1、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 2、高校的行政主体地位 3、校规不得违反上位法 4、退学处理:行政权的法律制约 5、行政管理中的正当法律程序 6、本案的意义 1、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 当事人: 原告:田永: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物理化学系 94级学生 被告:北京科技大学 时间:1996年2月---1998年6月 诉讼请求:颁发毕业证、学位证、办理派遣手续、赔偿经济损失、赔礼道歉、承担诉讼费。 面临的问题 1、法院能否受理? 2、是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 3、法律依据或法理依据 2、高校的行政主体地位 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教育合同 行政法律关系 特别权力关系 代替父母理论 --------具有特别权力因素的行政法律关系 高校的行政主体地位 行政主体: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行政诉讼法》25条: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 在我国目前情况下,某些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虽然不具有行政机关的资格,但是法律赋予它行使一定的行政管理职权。这些单位、团体与管理相对人之间不存在平等的民事关系,而是特殊的行政管理关系。

文档评论(0)

nnh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