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失眠症在睡眠障碍性疾病中最常见,属中医“不寐”范畴,其患病率近年有上升趋
势,严重影响人群的健康状态,更影响了人们的生存质量和工作效率。失眠症就临床表
现分为三类:难以入睡、易醒和早醒。在理论研究部分,本文对失眠症总体的流行病学
特点,以及不同类型失眠症的流行病学分布进行研究,并就中医对失眠的传统认识进行
总结。在临床研究部分,对台湾地区各种失眠症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症状研究和证候
研究。
1.理论研究
1.1失眠症的流行病学特点
就年龄而言,失眠症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其中入睡困难和易醒约为30%左右,而早
醒相对较少,约为20%,但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中年人群失眠比例日益增加。就性别
而言,现在普遍认为女性的失眠率明显高于男性。就职业而言,夜班工作人员、高压力
工作者失眠比率正在逐年增加。并且失眠症是与大量疾病密切相关的。
1.2失眠症的机理
对于失眠的机理我国古代论述丰富,营卫学说、阴阳学说、脏腑学说均有深刻的理
论渊源,均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目前各理论体系中研究较多的是脏腑学说,
已在临床和教学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对于失眠的不同临床表现形式,在中医的辨证论
治中有何异同并未进行系统论述,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利于中医治疗失眠临床疗效的
提高,并有利于中西医结合论治失眠的综合措施的完善。
2.1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部分对台湾地区失眠症的总体流行病学、症状学、证候学特点进行研究,
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失眠症进行了上述三个方面的比较,以临床表现分为四种类型,难以
入睡组、易醒组、早醒组和合症组(兼有两种或三种临床表现)。
2,1流行病学研究
就性别而言,男性60人,女性138人,女性约为男性的两倍,四种类型的失眠症
性别分布无差异。
2 失眠症中有关证候和症状的分析和研究
布相当,即青壮年人群占了60%以上,这与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青中年人群成为一个生活和工作压力非常大的人群。早醒组和其它三组的不同,早醒多
青中年人群。
在教育程度上,失眠症者大学生所占比例最高.占60%.其余依次为高中、国中、
研究生,这可能与台湾近年来总体的教育水平提升,但整体的就业情况却无显着改善有
关。而四种类型的失眠症分布于此基本相同。
就职业而言,商人所占比例最高,为22.7%,其次工程人员,为22.2%,二者比例相
当,其余不超过20%。四类失眠症在不同职业中的分布也不尽相同,商人主要表现为易
醒和早醒,而其它职业除教师三类失眠症无很大差异外。
就婚姻状况而言,已婚者略高于未婚者,四种类型失眠的分布上有差异,难以入睡
组未婚高于已婚,而其它三组已婚均明显高于未婚。
2.2症状学研究
失眠症忠者的症状复杂多样,涉及心、肝、脾、肾四脏。临床出现率在30%以上的
为44项,其中超过50%的7项,为经常打不起精神,腰脊酸痛,记忆力下降,怕冷或
手脚冰凉,急躁易怒,起立时头晕眼花和肌肉酸痛。
难以入睡组、易醒组、早醒组与合症组,四组的症状出现及出现频次不尽相同。30%
以上的症状难以入睡组48项,易醒组39项,早醒组4l项,合症组49项,即合症组、
入睡困难组出现的项目较多,而易醒组、早醒组则较少,表明前两组较后两组症状更为
复杂多样。
2.3证候学研究
以八纲辨证而论,研究发现单纯的虚证和实证较少,而大部分为虚实夹杂,在四组
中虚实分布也无明显差异,均显示为实证略多于虚证。
以气血津液辨证而论,出现的有气滞、气虚、血瘀、津亏、痰浊、湿浊、血虚,可
见失眠是一种由于气血功能紊乱,津液运行障碍的疾病。难以入睡以气滞、气虚最主要,
说明该组虽然病例最多,症状复杂,但属于较轻一组,其病因多在于气;易醒组多见于
津亏、气滞,与上述症状频度分布一致;早醒组以气滞、血瘀多见,这与以往研究有较
大的一致性;而合症组多见于病程较长者,血瘀最多。
脏腑辨证发现,失眠症是一个多系统病,涉及心、肝、肾三脏,既有三者之虚,又
中文摘要
有三者之实,以肝郁气滞最为多见,达50%以上,其次为肾虚、心虚、肝虚,而后均为
实证,依次为胆郁痰扰,瘀阻脑络,心火亢盛,肝胆湿热,肝阳上亢,肝火炽盛。四者
虚证分布无明显差异;但实证则各有不同,难以入睡组以肝郁气滞最为多见,易醒以胆
郁痰扰最多见,早醒以心火亢盛最多见,而合症组以瘀阻脑络最常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