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育种.ppt

  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 纲 一、全球、我国和湖北省水稻生产 二、我国稻作科技取得的主要成就 三、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四、作物品种及其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 五、水稻育种进展 六、水稻育种发展方向与策略 七、对生物种业发展一些认识 1、对稻米生产的刚性需求 稻米是我国人民的主食 全球人口约70亿,以稻米为主食的人口约占一半 我国人口约13.5亿,以稻米为主食的人口约占65% 在我国谷类作物中,稻谷年产量1.8-2.0亿吨,占40%左右 全球粮食年贸易量2.48亿吨(2008),不到我国年粮食消费量的一半。 2、人口的刚性增长 3、粮食生产的形势 五十年代: 发展起步阶段,播种面积增加明显 六十至九十年代:稳步发展阶段,单产提高明显,播种面积有所下降 矮化育种 杂种优势利用 化肥、农药用量增加 最近10年:徘徊阶段,播种面积下降,单产出现徘徊 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强农惠农政策,8个中央一号文件,始终把抓粮食生产为全党工作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七连增”,今年有望“八连增”。 1、作物品种的概念 2、优良品种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 3、作物育种新途径、方法和技术 4、种子概念发展 1、作物品种的概念 定义: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 根据自己的需要所创造的某种作物群体。 ●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定的遗传性; ●在生物学、形态学和经济性状上具有相对的一致性; ●在一定的地区和一定栽培条件下,在产量、品质、抗性、生育期和适应性等方面符合人类生活和生产发展的需要, ●通过简单的繁殖手段保持其群体的恒定性。 2、作物品种的特性 (1)品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由野生植物经过人工选择进化来的。 (2)品种是经济上的类别,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名称。 (3)品种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4)品种具有一定的地区适应性和时间性。 (二) 优良品种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 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改进作物品质。 3.增强作物抗性。 4.扩大作物种植区域。 5.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 6.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劳动效率。 7.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三)作物育种新途径、方法和技术 传统育种方法: 系统育种 和杂交育种 育种新方法有:产生各种变异 (1)杂种优势利用: (2)远缘杂交: (3)理化诱变: (4)细胞工程: (5)基因工程: (四)种子概念发展 植物学种子(see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它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种子法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 (二)水稻杂种优势利用 水稻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雌雄同花,传统观念认为利用杂种F1代优势是不可能的,1926年,美国琼斯(Jones 1926)首次提出水稻具有杂种优势。后来,中国、印度、日本、美国、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等的一些科学家开展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2、两系法杂交水稻利用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是我国的首创,湖北省是两系法杂交水稻发源地,光温敏核不育系可一系两用,长日高温不育-制种;短日低温可育-繁殖,配组自由,大大增加了优势组合的机率,简化稻种子生产程序。我国已成功地培育出了一批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和两系法早中晚稻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代表性不育种系:培矮64S、广粘63-4S、HD9802S、N5088S、7001S等; 代表性品种: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两优287、鄂粳杂1号、70优9号等。 3、中国超级稻育种 (2)水稻育种进一步向更高层次发展,必须依靠生物技术的进步(分子育种)。 我国21世纪初开始了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在重要农艺性状功能基因方面,瞄准高产、优质、抗逆等重要农艺性状,经过10年的研究已经分离克隆了一批重要的水稻功能基因,涉及产量、品质、株型、抗病、抗虫、抗逆、育性、生长发育、营养等。已发展出大量的分子标记,使育种家可以从基因型的层次进行选择,极大的提高了育种的效率。 现代分子育种途径和技术也必须落实到优良的形态和强大的杂种优势上,才会对提高产量有贡献(常规育种也不能忽视)。 Steven D. Tanksley and Susan R. McCouch SCIENCE VOL. 277 22 AUGUST (二)总的趋势: 育种目标多元化和育种技术先进化。 1、育种目标:多元化 (1)高产、优质、抗性(病、虫、逆境)是作物育种永恒的目标,为了达到增产的

文档评论(0)

tcp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