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粗野主义” 是五十年代下半期到六十年代的建筑设计倾向。它的含义并不明确,有时被理解为一种艺术形式,有时被理解为一种有理论有方法的设计倾向。对它的代表人物与典型作品也有不完全一致的看法。 粗野主义(Brutalism):是将国际主义的风格强化,特别是保留水泥表面的模板痕迹、采用粗壮的结构来体现钢筋混凝土的精神,以柯布西耶、布鲁伊尔为代表 “粗野主义”这保名称最初是由英国的一对第三代建筑师,史密森夫妇(A.P.Smithson)于1954年提出的。 要了解“粗野主义”的理论根据还得从提出这个名称的史密森夫妇那里去寻求。 史密森夫妇追随柯布西耶粗犷的建筑风格,热衷于对建筑材料特性的表现,并将之理论化、系统化,形成一种有理论、有方法的设计倾向。他们自称是“新粗野主义”,即柯布西耶以前的探索则为“粗野主义”。两者一脉相承,并无本质上的差异。 史密森说:“假如不把粗野主义试图客观地对待现实这回事考虑进去——社会文化的种种目的,其近切性、技术等等——任何关于粗野主义的讨论都是不中要害的。粗野主义者想要面对一个大量生产的社会,并想从目前存在着的混乱的强大力量中,牵引出一阵粗鲁的诗意来”。 这说明“粗野主义”不单是一个形式问题,而是同当时社会的现实要求与条件有关的。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是不惜重金地极力表现优质钢和玻璃结构的轻盈、光滑、晶莹、端庄及其与材料和结构一致不同,“粗野主义”则要经济地,从不修边幅的钢筋混凝土(或其他材料)的毛糙、沉重与粗野感中寻求形式上的出路。 “粗野主义”假如单从形式上看,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总的来说,在欧洲比较流行,在日本也相当活跃。它到六十年代下半期以后逐渐销声匿迹。 特点: 1、粗野主义以表现建筑自身为主,讲究建筑的形式美,认为美是通过调整构成建筑自身的平面、墙面、空间、车道、走廊、形体、色彩、质感和比例关系而获得; 2、把表现与混凝土的性能及质感有关的沉重、毛糙、粗鲁作为建筑美的标准。粗野主义在建筑材料上保持了自然本色; 3、以大刀阔斧的手法使建筑外形造成粗野的面貌。突出地表现了混凝土“塑性造型”的特征。马赛公寓是粗野主义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印度昌迪加尔行政中心 典雅主义 Formalism 讲究结构精细、典雅的国际主义风格流派的分支,建筑表面处理简单但是干净、利落、精致,代表人物有约翰逊、斯东、贝聿铭、山崎实,在80年代到90年代继续发展,在90年代末依然有相当的影响 Le Corbusiers Open Hand Sculpture Neuilly Immeubles Jaoul 尧奥住宅 Sheldon Memorial Art 谢尔屯艺术纪念馆 1958-1966 约翰逊 Lincoln Cultural Center 纽约林肯文化中心 * Hunstanton School 亨斯特顿学校 Scheffield Park Hill 公园山公寓 兰根姆住宅 Langham House Close, Thames Stirling and Gowan, 1957-58 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大楼 South Bank National Theatre 南岸国家剧院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