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害虫生物防治》提纲
Biological Control of Insect Pests
第一章 概述
一、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1.概念的提出
1888年美国加州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洲瓢虫Rodolia cardinalis 控制严重为害果园的吹绵蚧Icerya purchasi 取得极大成功,并轰动国际昆虫学领域,由此开创了传统生物防治科学的新纪元,宣告一门新学科的诞生。
Smith(1919):通过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昆虫及病原菌的引入增殖和散放来压制另一种害虫——传统生物防治概念。
DeBach(1964):寄生性、捕食性天敌或病原菌使另一种生物的种群密度保持在比缺乏天敌时的平均密度更低的水平上的应用。
Huffaker(1971):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天然产物控制害虫的科学。
2.概念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防治的定义与范畴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特别是近10年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扩大或增强天敌品系等新技术的发展,更为生防增添了新内容 。
美国国家科学院1987年将生物防治的定义扩大为:“利用自然的或经过改造的生物、基因或基因产物来减少有害生物的作用,使有利于有益生物如作物、树木、动物和益虫及微生物。”
3.生物防治的优点
生物防治方法具有高效、经济、相对安全的特点,与农业、化学、物理防治等结合成综合防治体系,效益更好。其优点在于:
(1)天敌是一类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异地引移或人工大量繁殖、释放,生产成本也不高;
(2)天敌能长期控制害虫,如澳州瓢虫对广东吹绵蚧的防治;
(3)天敌能广泛扩散,自动搜索隐蔽分散寄主或导致害虫疾病流行;
(4)天敌对作物、益虫、人、畜基本无害。
二、生物防治的发展史
1.生物防治萌芽期(1888年以前)
《诗经》:“螟蛉有子,蜾赢负之”;
《》() : “于5月觅螳螂巢(卵块)数枚置菊左右,立秋前螳螂出,跳跃菊上,不食菊叶,能驱蝴蝶兼食诸虫。” 《》(Ulysses Aldrovani, 1602)《》(Rene Reaumur,1734): Asa Fitch(1861):首次提出国际间移运有益昆虫来抑制害虫的思想(即天敌引进)等。
2.1940年以前的中期历史
3.1940~196250年代后期,欧洲和美国重新产生对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兴趣,并首次进行商业性生产。微生物防治的工作迅速开展,利用Bt.及其它各种细菌防治欧洲玉米螟,金龟子芽孢杆菌和斯氏新线虫防治日本金龟甲以及利用核多角体病毒防治林木叶蜂和苜蓿粉蚜等取得满意结果。
苏云金杆菌是昆虫病原细菌,德国于1911年首次发现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可以作为昆虫病原,1938年法国首次作为商业杀虫剂。Bt产品占整个世界农用杀虫化学品市场的1%。商品化的苏云金杆菌粉剂包括干孢子和毒晶体蛋白。毒蛋白基因已经被用于基因工程转入几种作物中。Bt作物 已经在很多国家广泛应用,Bt玉米, Bt马铃薯, Bt棉花和Bt大豆。
4.1962年至今的现代历史
Rachel Carson(1907-1964),美国渔业和野生生物局的海洋生物学家。1962年出版了她所著的《Silent Spring》4年的精心调查研究写出的该书,书中记述了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和除草剂的危险,以及有毒化学品长期残留在水和土壤中,而且DDT甚至存在于母乳之中,甚至给其它生物也带来严重威胁。Carson 指出:人类正在想通过使用自身的力量来控制自然,而这种在改变和破坏自然的结果是十分明显正在演变成于人类自己为敌的战争,这场战争的结局是人类必输无疑,除非人类回归自然尊重自然。
生物防治重新得到认识。此时期害虫综合治理(IPM)概念的发展及应用,重新确定了生物防治的地位。随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防治从经典的研究方法向新技术新方法方面扩展。在着重于经典生物防治研究的同时,开展天敌的保护利用及其它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研究。并从着重于研究昆虫的生防发展到植病生防、杂草生防等多个领域,成为最为活跃的时期。
70年代以来,开展机械化繁殖赤眼蜂的技术研究;在全国开展主要害虫天敌的调查,着重于天敌的保护利用的研究;
80年代以来,我国生防科技首次列入国家攻关计划,利用各种生物防治技术防治农林病虫草害、仓库害虫、卫生害虫等方面的研究迅速发展,使我国生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生物防治的主要内容
1. 以虫治虫
利用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防治有害生物,如利用瓢虫、食蚜蝇等防治蚜虫,利用赤眼蜂等防治玉米螟等。
2. 以菌治虫
Bt防治棉铃虫、菜青虫,利用白僵菌防治玉米螟等。
真菌侵染:引起虫体干枯或僵化
病毒引起虫体易破裂等;
3. 其它有益动物的利用
4. 利用昆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