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BHY-012-20111027绿色施工建议书.doc
绿色施工建议书
项目名称:**********
委托单位:**********************
*************************
二○一一年十月
目 录
1 绿色施工内业指引 1
1.1 绿色施工条文要求 1
1.2 绿色施工内业指引 4
2 绿色施工实施建议 8
(1) 施工管理 8
控制项 8
一般项 10
优选项 11
(2) 资源节约 11
控制项 11
一般项 13
优选项 19
(3) 环境保护 19
控制项 19
一般项 21
优选项 24
3 绿色施工达标情况汇总 25
4 建议及说明 26
4.1 建议 26
4.3 说明 26
附件1 绿色施工专项方案参考内容(纲要) 28
1 绿色施工内业指引
1.1 绿色施工条文要求
依据《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3-118-2010),绿色施工条文共有35项,包括控制项11项、一般项19项,优选项5项。
福建省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应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一般项数应满足14项,优选项数应满足3项。
具体条文如下:
6.1 施工管理
控制项
6.1.1 成立绿色施工管理小组,建立并制定绿色施工管理制度与目标。
6.1.2 制定绿色施工专项方案。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绿色施工专项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经论证的专项方案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6.1.3 实施绿色施工的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6.1.4 实施绿色施工自评估制度,结合工程特点,对绿色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自评估。
6.1.5 实施健全的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制度。
一般项
6.1.6 成立专家评估小组,对绿色施工专项方案的实施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6.1.7 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绿色施工的宣传和教育。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
6.1.8 工程施工单位贯彻质量、环境和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并通过ISO9000、ISO14000及ISO18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优选项
6.1.9 获得市级以上文明工地称号。
6.2 资源节约
控制项
6.2.1 土方开挖施工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6.2.2 施工实行用电、用水计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电量和水量。
6.2.3 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建设禁止使用国家和福建省淘汰使用的落后技术、设备、材料和工艺。
一般项
6.2.4 施工总平面规划布置合理、紧凑。
6.2.5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用水效率。
6.2.6 合理利用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
6.2.7 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非传统水源和循环再利用水的用水安全。
6.2.8 制定合理施工能耗指标,采取有效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
6.2.9 选用节能型机械设备与机具,采用有效措施降低施工设备与机具能耗。
6.2.10 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
6.2.11 现场材料按结构材料、围护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周转材料等方面进行分类管理和使用,并根据不同特性,制定相应节约措施。
6.2.12 依据施工预算,实行限额领料,减少材料损耗,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6.2.13 建设工程施工所需临时设施采用可循环使用材料,工地用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50%以上。
优选项
6.2.14 采用绿色施工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6.3 环境保护
控制项
6.3.1 施工现场主要道路根据用途进行硬化处理。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的裸露场地采取绿化措施。
6.3.2 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采取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
6.3.3 施工现场采取光污染遮蔽措施,控制电焊眩光、夜间施工照明光以及过于强烈的建材反射光等污染光源外泄对周边环境造成光污染。
一般项
6.3.4 采取有效措施抑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扬尘危害,场界四周隔档高度位置测试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
6.3.5 采取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
6.3.6 施工现场污水排放达标,污水处理措施得当。
6.3.7 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
6.3.8 施工现场的噪声设备布置及强噪作业时间安排符合国家及省市相关规定,并对施工现场场界噪声进行检测和记录,噪声排放不超过国家标准。
6.3.9 及时安全保护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
优选项
6.3.10 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
6.3.11 施工现场建立封闭式垃圾站,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收集,集中运出。
6.3.12 统计分析施工项目的CO2排放量,以及各种不同植被和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