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的言语反讽现象研究-论文.docVIP

《名利场》的言语反讽现象研究-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摘 要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在文学语用学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 运用。本论文运用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从语言即微观言语行为的角度对《名利 场》中的反讽进行分析,根据塞尔的理论,微观言语行为包括以下四种:阐述性 言语行为、指令性言语行为、宣告性言语行为、承诺性言语行为和表达性言语行 为。 根据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本文旨在研究文学作品《名利场》中的言语反讽。 由于宣告性言语行为不能产生反讽意味,作者从四方面,即阐述性言语行为、指 令性言语行为、承诺性言语行为和表达性言语行为,对 67 章 162 个相关言语行 为进行研究,总结出《名利场》中各种言语反讽大致所占的比例和言语反讽的言 之后效。 根据搜集的数据,得出如下结论:(1)《名利场》中阐述性反讽言语行为在 四种微观言语行为中占最大比例,其次是表达性言语行为,指令性言语行为,承 诺性言语行为。(2)言语反讽会产生一定的后效,也就是心理效应和功能效应。 心理效应包括怀疑反应、愤怒反应、嘲讽反应;功能效应包括礼貌效应、幽默效 应、反思效应。心理效应和功能效应的达到是言语反讽成功实施的体现。 通过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对于《名利场》中反讽性语言的理解,还可以 探求作者的真正意图,从而深化我们对这部小说主题的理解,达到读者与作者的 心灵的交流。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言语反讽;言之后效 II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Abstract Speech act theor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eories in pragmatics and it has been comprehensively applied in literary pragmatic sphere. The present thesis applies speech act theory in analyzing Vanity Fair’s ironic language. According to Searle, speech acts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aspects: assertive speech act, directive speech act, commissive speech act, representative speech acts and expressive speech act. Based on Searle’s speech act theory, the present study aims at the verbal irony in Vanity Fair. Since representative speech act can not bring about ironic effect, by analyzing 162 relevant verbal ironies covering 67 chapters in the novel from the four aspects, namely assertive speech act, directive speech act, commissive speech act and expressive speech act, the author discovers their respective frequency adopted and the perlocutionary effects of verbal irony achieved in Vanity Fair. According the data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 author make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assertive verbal irony accounts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the four kinds of verbal irony followed by the expressive verbal irony, directive verbal irony and commissive verbal irony. (2) Verbal irony has two effects: psychological effect and functional effect. The psychological effect includes suspicion reflections, anger reflections, mockery reflections;

文档评论(0)

nnh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