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二 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近代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形成 1、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中日甲午战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最终形成。 二、千古变局下的国人探索 1、睁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后国人的探索: (1840—1860) 战前对中国来说这是一场不知彼也不知己的战争。 战后中国仍然拒绝认识西方世界。 “和议之后,都门仍复恬嘻,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转喉融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鸦片战争并没能真正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贻误了约20年的宝贵时光。 林则徐:(1785—1850)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福建侯官人,14岁中秀才,19岁中举,26岁取进士。 1841年6月被革职,1845年12月被重新启用,1850年10月在前往广西镇压农民起义途中病逝。 (1)主张禁烟:“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 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虎门销烟,迫 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二万零二百余箱) (2)积极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 (如《四洲志》等) (3)不主张全面封关禁海的闭国政策 (4)主张坚决抵制外来入侵,并主张学习西方的 先进技术 (5)没有真正了解英国(彼之所至,只在炮利船坚,一至岸上,则该夷无他技,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刃数敌,即乡勇平民竟足以制其死命。) 魏源:(1794—1857) “师夷长技以制夷”理论的建构者,地主阶级的改革派,爱国主义思想家 湖南邵阳金潭人,14岁中秀才,28岁中举,51岁取进士。晚年信佛。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一部分略述西洋列国的历史、地理和晚近政治局势;第二部分是关于洋炮的铸造和使用;第三部分为造船、开矿及西洋实用工艺的林林总总描述;第四部分为魏源及其同时代人提出的如何对付西洋的建议。 梁廷桐:《合众国说》(一部盛词赞扬美国政治制度的叙述性著作) 徐继畲(福建巡抚):《瀛环志略》(1850年,一部关于世界地理的重要著作) 2、技术的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1860—1894) 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战后条约的影响 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化的 最早尝试,这时期也是幸存的清王朝得以推动改革的有利时机。 然而,这次早期工业化的努力则是最保守的尝试。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缺乏协调 (2)眼界狭窄 (3)资本匮乏 (4)外国帝国主义 (5)技术落后和士风日下 (6)社会和心理惰性 洋务运动的最终失败使中国失去了一个追赶西方的最好时机。 3、体制的改良——甲午战争后向制度性变革转换的失败(1894—1911) 中国面临的严峻局势使清政府不得不加快改革的步伐。 这时期主要有两大变革运动:戊戌变法运动;晚清新政。 【1】戊戌变法运动: 背景 (1)甲午战争失败:“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 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2)洋务运动失败。对皇朝行政体制的大幅度改 革,是对洋务运动的补漏。 (3)戊戌领袖人物的成长(侵略战争的洗礼; 欧风美雨的东渐和濡染 ) 戊戌维新人士的特色: 康有为(1858—1927):变法改革的实践者 广东南海县人,变法理论和纲领的主要提出者。他天资超群,敏惠空灵,5岁已背诵唐诗数百首。6岁,从师课读四书,习八股。“日读书以寸计”,小时不苟言笑,自称圣人。 聚徒讲学,培养维新人才; 构建变法维新的理论体系; 百日维新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 “大同”憧憬。 梁启超(1873—1929)“笔头带感情的”启蒙宣传大师,思想家、学者、诗人。 广东新会人。自幼聪慧,饱读诗书,12岁中秀才,17岁成举人,有“神童”之誉。他是戊戌变法时期著名的舆论家和宣传家。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中最完满的典型代表。无论是疾呼变法图强、宣传西方文明,还是提倡君主立宪,他的兴奋点始终与时代的兴奋点保持一致,其内心的矛盾和政治主张的“多变”,完整地反映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 “然而我们当明白他,他之所以”屡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高考数学冲刺复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试卷+答案解析).pdf VIP
- 侵犯名誉权与隐私权的法律规定与应对策略.pptx VIP
- 武汉体育学院专业技术职务量化评审办法试行.doc VIP
- 网络侵权培训课件案例.pptx VIP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珠海市凤凰中学八年级(上)竞赛物理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东海中学八年级物理竞赛试卷及答案.doc VIP
- EN 50530-2010+A1-2013 并网光伏逆变器的整体效率.pdf VIP
- 初三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各节习题.doc VIP
- 武汉体育学院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参考】.doc VIP
- 初中数学专题:一次函数背景下的动点问题(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