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2007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江市2007届高中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4页,第Ⅱ卷5—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的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复辟(p)) 吊胃口 声名雀起 鼎力相助 B.宣泄 显象管 开源截流 怙恶不悛(hh) C.收迄 耍花腔 察颜观色 既往不昝 D.聒噪(Su6) 打圆场 兵荒马乱 暴殄天物(tjan) 2.依次为下列两副对联选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936年鲁迅先生逝世时,美国作家斯诺撰写了一副挽联,托人送到鲁迅先生追悼会上。挽联是: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何人领呐喊;先生——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1990年德高望重的徐向前元帅逝世,越共领导人黄文欢即书一联以悼之,挽联是: 军心暖,威震沙场敌胆寒。 A.寰宇 已经 同甘共苦 B.中国 不幸 同甘共苦 C.中国 已经 身先士卒 D.寰宇 不幸 身先士卒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看看每年不计其数的研讨会、座谈会,多少批评家同时上阵,为那些并非成功之作齐唱赞歌;然后买好版面,多人同时登场,为一部作品摇唇鼓舌。 B.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一部教材。不是传统的教科书,而是可供大学生参考并自修的读物,让青年人面对深不可测的中国文化,有一个人门的途径。 C.参加座谈会的文学批评家们提出一个形象的话题——“文学应该洗个脸”,一语道破文坛劣迹,果然人木三分。 D.人的身心需要和谐发展,什么时候都不能听凭自己的欲望“信马由缰”。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项是 A.他们来到飞机坠毁的地方,看到许多从飞机上掉下来的玩艺儿,觉得稀奇,便都去拣来玩, B.2006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上以“绩优股”、“垃圾股”等时尚活沿“品三国”的学者易中天成了比“超女”还火的“学术超男”。 C.对当今的青年人来说,使用新词语渐成时尚,倘若不知PK、VS、粉丝(hns)、秀(show),嗨(hzh)是啥意思,不仅显得太老土,恐怕连报刊、电视、网络的一些内容都困难。 D.大江东去,泥沙俱下,不珍惜历史契机,不自尊自重的所谓文学亦自不少,兑水文学、垃圾文学,甚至快餐文学都在不自量地追逐时尚,浮泛着一波又一波的泡沫,同时又有炒作稗贩为之鼓与吹。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①现今有关匈奴的历史知识,存在着许多疑问、猜测和误解,一个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关于匈奴的西迁。东汉中期漠北的北匈奴被鲜卑击破之后,蒙古高原上的匈奴似乎就再也没有以高级政治体的形式在中国史籍中出现,原北匈奴的力量中只在西域仍有零星出现。《后汉书》说“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皆自号鲜卑”,已经指出了在北匈奴的政权破灭后,原匈奴民族被新的统治民族——鲜卑族所吸收的事实。但是,当18世纪中期的法国东方学家德经得知中国历史上有个匈奴时,就立即联想到西方历史上的匈人,二者名称上的近似使他相信匈人就是西迁后的匈奴。他的联想经著名历史学家吉本写入《罗马帝国衰亡史》后,竟成为一种流行观点。然而,从北匈奴破灭到匈 人出现在拜占廷的东方诸省,其间有二百多年的年代学上的断裂。为弥补这种断裂,西方一些学者把许多不相干的历史事实联系到一起,为匈奴西迁编织了年代上的和空间上的迁徙历史。当然,这些编织大都是牵强附会、缺乏可靠依据的,早就被现代学者所否定,除非出现进一步的证据。把匈奴与匈人联系起来的尝试不属于历史学家的工作,这在当今的欧亚学中几乎已经成为共识。有趣的是,在中国仍然有相当多的人对这个说法信为确论,津津乐道。这个现象本身,足以说明匈奴历史中存在着许多非历史的内容。 — ②但要正确解读匈奴的历史也非+件易事,因为匈奴人没有留下任何直接的文字资料。记录匈奴历史的文献资料全都是由对匈奴持敌对态度的汉朝官员用汉文写下来的。汉文史料提供了描绘匈奴历史轮廓几乎惟一的依据,而教科书中有关匈奴的叙述都来自这些依据。汉丈史料以可靠性高而著称,但关于匈奴民族和匈奴国家的起源、发展、衰落与去向,仍然存在着大片大片的空白。匈奴不像突

文档评论(0)

sdfgr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