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全套规范训练第三单元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含详解).docVIP

2013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全套规范训练第三单元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含详解).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全套规范训练第三单元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含详解).doc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基础达标(36分) 1.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经济得到了发展,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整地碎土工具更加复杂 B.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 C.丝织业发展尤其显著 D.实物交易越来越频繁 D项应为货币交易。 答案 D 2.下图反映的信息是 (  )。 A.北魏农业发展 B.北魏手工业发展 C.北魏商业发展 D.北魏资本主义萌芽 A、B两项,而D项与史实 不符。 答案 C 3.右图书法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大量学习汉族文化而形成的,其特点是刚劲有力、气势雄浑,这种直到今天仍受人们喜爱的字体是 (  )。 A.柳体 B.颜体 C.魏碑体 D.宋体 答案 C 4.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 A.尊儒崇经 B.学习汉族礼乐制度 C.学穿汉服 D.学说汉话 —“乐俑”,联系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之一是 学习汉族礼乐制度,就知应选B项。 答案 B 5.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表现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 B.鲜卑贵族占领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 C.汉族人民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 D.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结果 D项所引诗歌反映出汉族女子受鲜卑文化的影响。 答案 D 6.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 A.改革措施行之有效 B.掌握最高权力 C.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D.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化与民族融合的措施来维护统治,取得了较大成功,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 C 7.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 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 答案 C 8.观察下列图片,它们共同反映了 (  )。 A.鲜卑政权的封建化 B.北方社会经济的繁荣 C.北方的民族融合趋势 D.门阀士族的腐朽生活 农家庖厨图”反映了北方各族在生活方式上的汉化,因而两则材料共同反映 了这一时期的民族大融合趋势。 答案 C 9.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的 (  )。 A.均田制 B.三长制 C.新租调制 D.汉化政策 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之后,随着服饰等生活习惯的改变,历史上金戈铁 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似乎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因此,有人说孝文 帝是历史罪人。但孝文帝的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推动了以鲜卑族 为中心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鲜卑族及 鲜卑文明在一个民族大家庭里也得到了永生。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凝聚力就 是来自于历史上无数次的民族融合,从这个角度看孝文帝是盖世英雄。 答案 D 10.阅读下列材料: 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 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 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西晋)江统《徙戎论》 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 帝国的历史出口。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6)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 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8) 解析 本题以对民族关系的认识为切入点,考查了孝文帝改革对促进民族融 合和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作用。第(1)问,要仔细阅读材料,将其主张分类归纳; 第(2)问,要结合材料二、三来分析其作用。对民族关系的认识,要建立在肯 定民族融合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促进作用的基础之上。 答案 (1)主张: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 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 (2)作用:促进洛阳的繁盛;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 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 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 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 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 ▄ ▅ ▆ ▇ █ █ ■ ▓点亮心灯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中辅助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