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EGFR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进展_医学论文
抗EGFR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进展_医学论文
作者:王晶,孟志云,付守廷,窦桂芳【摘要】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突变、失调或过表达于许多上皮恶性肿瘤,在肿瘤的生长和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抗EGFR的单克隆抗体是针对于胞外域EFGR的靶向性抗体,临床应用显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而且并不产生严重副反应。本文对3种抗EGFR单克隆抗体(cetuximab, panitumumab和nimotuzomab)的药代动力学及其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Biotherapy of Cancer by Anti
Abstract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is mutated, dysregulated or overexpressed in many epithelial malignancies, and EGFR activation has been found to be important in tumor growth and progression. AntiEGFR monoclonal antibodies target the extracellular domain of EGFR and show promising antitumor potential at clinical trials without severe side effects. In this article the pharmacokenetics and clinical study of 3 antiEGFR monoclonal antibodies (cetuximab, panitumumab and nimotuzomab) were reviewed.
Key words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monoclonal antibody cetuximab panitumumab nimotuzomab
J Exp Hematol 2007 15(5):1135-1138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HER1, c-ErbB)是由1186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分子量为170 kD的一种跨膜糖蛋白。EGFR分为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3部分(图1)[1]。胞外区包含L两个富含亮氨酸序列和两个富含半胱氨酸序列CR,是由62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与配体结合的氨基端区。跨膜区是2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α螺旋。胞内区由近膜区(juxtamembrane region, JM)、酪氨酸蛋白激酶区和C末端构成,含有542个氨基酸残基。EGFR属于Ⅰ型酪氨酸激酶受体亚族(ErbB 1-4),具有酪氨酸激酶的活性。EGFR稳定的表达于许多上皮组织,以及间质和神经源性组织。不同器官发生的实体瘤也高表达EGFR,如头颈部癌、卵巢癌、宫颈癌、膀胱癌和食管癌等[2]。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等生长因子是EGFR的内源性配体。这些配体与EGFR的结合导致EGFR二聚化,激活了受体胞内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活性,使C末端特异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如Tyrl1068,1086,1148,1173等位点),为细胞内信号转导因子提供结合位点,由此启动Shc,Grb2,Ras/MAPK,PI3K及JAKs/STATs等多条信号转导途径(图2)[2,3]。EGFR通过介导这些通路调节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增加肿瘤细胞的侵袭力、促进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4]。EGFR在肿瘤中的高度表达及其在肿瘤细胞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这些特点,使EGFR成为具有良好前景的肿瘤诊断和治疗的靶点。
目前用于EGFR靶向性治疗肿瘤的药物主要分为两类: EGFR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化合物酪氨酸激酶拮抗剂。酪氨酸激酶拮抗剂主要为小分子喹啉类化合物,能够竞争性抑制ATP与EGFR胞内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的结合,进而影响酪氨酸残基磷酸化,抑制EGFR下游的信号转导。酪氨酸激酶拮抗剂的抗EGFR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进展临床疗效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使治疗剂量的确立存在困难。EGFR单克隆抗体是与内源性配体竞争结合EGFR,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激活、促进EGFR内化等作用产生抗肿瘤效应。目前已有3种抗EGFR单克隆抗体上市,与其他化疗药相比,这些抗体作用特异性强,副作用小,在临床上取得了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