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及其对策_金融研究论文_证券金融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及其对策_金融研究论文_证券金融论文
[摘要]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解决银行流动性问题的金融创新工具。有助于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变现过程。文章论述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分析资产证券化在处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可行性。剖析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操作环节上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提供依据。[关键词]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不良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分析一、引 言
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起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末的住房抵押贷款,是指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将其所持有的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化成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证券的过程。其基本交易结构是:发起人(资产的原始权益人)将需要证券化的资产(往往具有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测现金流的资产)剥离出来,出售给一个特设目的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该机构以这项资产为担保在资本市场上向投资者发行证券,以发行证券的收入支付发起人,同时以应收款的现金流支付投资者的本息。
资产证券化由于其具有提高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以及转移和分散信贷资产的特殊功效,有利于金融机构加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防范信用风险和提高金融资产效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相继采用并发展完善了这项金融创新技术。目前,可供证券化的资产已覆盖企业应收账款、租金、版权专利费、信用卡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消费品分期付款等多种具有未来可预期的稳定现金的金融资产,资产证券化已发展成全球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的重要潮流。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状况分析
所谓不良资产,是指处于非良性经营状态的、不能及时给商业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难以收回本金的贷款资产。商业银行由于其经营管理体制的缺陷和外部环境的制约,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形成严重的风险隐患。根据中国银监会的数据,2005年一季度,按照贷款五级分类法计算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为1 8274.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2.4%。到2006年3月末,我国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理不良资产8663.4亿元,累计回收现金1805.6亿元,占处理不良资产的20.84%。也有是说尚有80%的不良资产待处置。如此大的贷款市场份额和较高的不良贷款比率,已经成为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改制上市的绊脚石,也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外资金融机构挑战的拦路虎。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2006年底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如果不把数量惊人的不良贷款化解掉,我国金融机构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为此,解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显得尤为迫切。不良资产的处理问题有待深入探索,而资产证券化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它不仅有利于银行开拓处理不良资产的新途径,提高处理效率,而且有利于开辟连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新通道,深入和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现实情况下,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还面临着一系列现实挑战,应乐观慎行。
(二)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1.宏观经济环境方面。首先,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式稳定,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和完善,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日益深入,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连续几年超过8%;资本市场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证券化的依托主体——债券市场交易很活跃。截至2005年3月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存量达52143.42亿元,比2003年末增加18591.83亿元,增长35.65%,银行间债券市场共有市场参与者5596家,比2003年末增加1613家。如此庞大的交易说明了证券市场的成熟。其次,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已具备了较强的监管国内金融业的能力、较强的信用重建能力和对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监管能力;特别是《证券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金融市场叉进入了一个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为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资产上市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2.微观主体方面。我国实施证券化的市场主体已经存在:首先,资产的原始权益者即商业银行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已逐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其外部竞争力和内部管理水平也日益提高,因此,它们对消除不良债权、盘活存量资产有着强烈的欲望和动力;其次,作为中介机构的资产管理公司为了减轻负担,迫切需要运用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工具;再次,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迅速,国内居民拥有高额储蓄资金,只要收益和风险的组合设计得当,资产支持证券在国内具有大量的潜在投资者。
3.资产证券化的资金来源充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际商法 第四版 配套课件.ppt
- SYT 6270-2017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固井、压裂管汇的使用与维护.docx VIP
- 2025年中考数学压轴训练: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大题 (五大题型)教师版.pdf VIP
- 北大荒集团估值报告书.pdf
- 2025广东广州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招聘临聘教师4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估值报告书.PDF
- 2025年中考数学二轮压轴题型突破课件:含参数的二次函数问题-最值与取值范围问题.pptx VIP
- TCPIA 0112—2025《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规范》.pdf
- 国家级生态农场申报表.docx VIP
- 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技巧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