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近三年天津卷型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必修2近三年天津卷典型题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考情分析】 从考查的力度来看,这个单元的相关考点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命题分值呈现年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近三年对农业和商业的考查力度加大;从考查的具体内容来看,高考试题要注重对农业、手工业和经济政策的考查;要厘清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的发展状况、相互关系;理解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及影响;认识“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从题型上看,选择题比例较大,非选择题很少单独命题,一般是联系社会发展情况结合其他考点进行综合考查。热点问题要关注古代经济政策对现在社会的借鉴意义。 【典型例题】 ?例1.(2010·福建卷)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B (2012·天津卷1.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 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刺桐”是指 A.泉州 B.广州 C.扬州 D.庆元 2.)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2.)《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降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和重要性 【答案】A (2014·天津卷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持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6分)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6分)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北宋商税简表 年代 年商税额 指数 995-998年 400万贯 100 1004-1008年 450万贯 113 1058年 700万贯 175 1064-1068年 846万贯 212 1077年 879万贯 220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4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3分) 【答案】(1)态度: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2分) 认识: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2分) 背景: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2分) (2)措施: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2分) 目的: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2分) 举措: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2分) (3)状况: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2分) 政策:重视商业,如适当减免商税。(2分) (4)认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但当政府感到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业发展。(3分)

文档评论(0)

hanlun33151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