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天然气的职业危害及防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煤制天然气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我国的煤炭储量极为丰富,丰富的煤炭储量为我国煤化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煤化工行业即是以煤为主要原料的化学工业,包括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等。从技术成熟度和产业化可行性来说,目前煤制天然气具备了天然气的替代性,已经拥有大规模产业化的基础。随着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职业危害   煤制天然气工艺主要采用壳牌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其工艺过程包括燃煤储运、煤气化、低温甲醇洗、变换等。生产单元主要有备煤、碎煤加压气化、粗煤气变换与冷却、低温甲醇洗、混合制冷、甲烷化与天然气干燥、煤气水分离、酚回收、氨回收、硫回收等单元。生产单元多、工艺过程复杂,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多,每个生产单元都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被列入卫生部《高毒物品目录》(2003年版)的有一氧化碳、硫化氢、氨、氰化氢、铬及其化合物(重铬酸钾)、锰化合物(锰尘、锰烟)、二氧化氮和苯等。   生产过程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危害因素和物理危害因素。   化学危害因素包括氰化氢、重铬酸钾、氢氧化钠、石脑油、二异丙基醚、煤焦油、烷烃类、一氧化碳、甲醇、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盐酸、硫酸、锰烟、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苯酚、苯、甲苯、二甲苯等苯系物。   氰化氢 可致眼、皮肤灼伤,吸入引起中毒。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氰化氢气体,可立即呼吸停止而死亡。非骤死者临床分为 4期:前驱期有黏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舌尖、口腔发麻等;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黏膜呈鲜红色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皮炎。   重铬酸钾 急性中毒:吸入后可引起急性呼吸道刺激症状、鼻出血、声音嘶哑、鼻黏膜萎缩,有时出现哮喘和紫绀。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口服可刺激和腐蚀消化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便血等;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休克、肝损害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慢性影响:有接触性皮炎、铬溃疡、鼻炎、鼻中隔穿孔及呼吸道炎症等。   氢氧化钠 它对蛋白质有溶解作用,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溅到皮肤上,尤其是溅到黏膜,可产生软痂,并能渗入深层组织,灼伤后留有瘢痕;溅入眼内,不仅损伤角膜,而且可使眼睛深部组织损伤,严重者可致失明;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绞痛、黏膜糜烂、呕吐血性胃内容物、血性腹泻,有时发生声哑、吞咽困难、休克、消化道穿孔,后期可发生胃肠道狭窄。   石脑油 石脑油蒸气可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浓度过高,几分钟即可引起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症状。   二异丙基醚 属微毒类物质,对眼睛、黏膜、皮肤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接触后可引起恶心、头痛、呕吐和麻醉作用,反复皮肤接触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操作时,可穿防护服、带护目镜及防毒面具。   煤焦油 煤焦油又称煤膏,是煤焦化过程中得到的一种黑色或黑褐色黏稠状液体,比重大于水,具有一定溶性和特殊的臭味,可燃并有腐蚀性。主要对皮肤有损害,皮肤接触后可引起皮炎、痤疮、毛囊炎、光毒性皮炎、中毒性黑皮病、疣赘及癌肿。此外,可引起鼻中隔损伤。操作时应加强皮肤的防护。   烷烃类 烷烃化合物有链烷烃如乙烷、丙烷、丁烷、异丁烷等,环烷烃如环戊烃、环己烷、乙基环己烷等。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引起麻醉、昏迷、头痛、恶心、意识模糊,严重情况下会失去知觉。操作时,应加强呼吸系统的防护,如佩戴防毒面具等。   此外,物理危害因素有高温与热辐射、噪声与振动、低温等。生产性粉尘包括煤尘、炉渣尘与飞灰尘、电焊尘,长期接触可导致尘肺病。   其他职业危害还有强制体位、视屏作业以及受限空间作业导致缺氧窒息、甲烷气大量泄漏导致的缺氧窒息、一氧化碳和硫化氢中毒等问题。此外,在催化剂更换和添加过程中可能接触含钴、钼、镍的催化剂粉尘。 防护措施   针对煤制天然气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对可能泄漏一氧化碳气体、硫化氢气体的地方应设置固定式一氧化碳报警仪及硫化氢报警仪;给操作人员配备便携式一氧化碳气体报警仪及硫化氢报警仪、防毒面具和空气呼吸器。   2.进入高浓度一氧化碳、硫化氢工作场所时必须戴隔离式防毒面具,作业时应有两人同时到现场,并站在上风向,一人作业,一人监护。   3.凡进入含有一氧化碳、硫化氢介质的设备、容器内作业时,必须按规定切断一切物料,彻底冲洗、吹扫、置换、加好盲板,经分析合格,落实好安全措施,并按“进塔入罐安全管理规定”办理作业票,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进行作业。   4.应设置密闭式采样器,以减少有毒气体的扩散。   5.针对氰化氢、重铬酸钾、氢氧化钠和煤焦油等化学物质对皮肤、眼睛容易造成伤害,应加强皮肤及眼睛的防护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