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主讲:阳光宁 OUYGN@126.COM 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 作为历史课程的教学用书,中学历史教科书通常是根据政府颁布的课程文件编制的。 它比较系统地具体地呈现了历史学科的基础内容,反映了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及历史学科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要求。 它是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学本”,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 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 一、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制 1.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发展历程 (1)古代私塾历史教材 唐以前私塾教材以识字为主,夹杂历史内容; 唐李翰著《蒙求》始,其 后出现 一大批蒙学历史读本作为私塾教材; 私塾历史教材有三种编纂方式: 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 一是“典故类”,如唐李翰《蒙求》,后有《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特点是介绍典故的历史人物的嘉言懿行; 二是“通识类”,出现在宋元后,《三字经》是代表; 三是“专门类”,宋黄继善《史学提要》、胡寅《叙古千文》等,元陈栎和王芮《历代蒙求》,明清《五言鉴》《历代国号总括歌》 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 等,都颇有名气; 私塾历史教材编纂特点: 一是讲述历史人物和事件,不追求全面,而是突出其特质; 二是把历史教学与识字教学、伦理道德教育结合; 三是编写形式上,采用对偶句,且押韵,既易记又能提高儿童兴趣,还能增强语文能力。 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 (2)清末中学历史教科书 A.起初以翻译为主,早期的多由传教士翻译而来;比较有名的有: 金楷理等译《西方近事汇编》,傅兰雅译《俄国新志》和《法国新志》;林乐知译《四裔编年表》等,均由江南制造局出版; 李提摩太译《泰西新史揽要》最负盛名; 90年代后,形成翻译日本书籍风气,种类多,影 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 响较大的是那珂通世《支那通史》和桑原骘藏《东洋史要》; B.新式学堂增多后,自编教科书的多。名气多的质量高的出版社是商务印书馆和文明书局; 最有名气的历史教科书是夏曾佑《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1904-1906分三次出版,到隋),特点: 内容上初步打破了旧史学体系,对每朝一般先讲 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 其治乱兴衰,后介绍宗教、风俗、思想等,对各民族的征战与交流,宗教发展与学术思想的演其治乱兴衰,后介绍宗教、风变等叙述尤详;全书贯穿进化思想,重视中外历史比较; 体裁上,采章节体,按时代发展特色将中国历史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大时期; 编写手法上,内容精选,语言精练;书前有“序言”、“凡例”,书后有“书目”、“附录”,课文中偶杂图表,初步建构了课文系统 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 和课文辅助系统; 具有明显的“学科取向”和“社会取向”兼重的课程意识形态,即既重社会道德教化,也强调学科知识和发展学生理性批判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这些都对后来的历史研究和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3)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 许多出版社编辑教科书,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质量最高,发行量较大 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 20年代后,白话文教科书逐渐取代了文言文教科书,吕思勉《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1920)是中国第一白话文历史教科书; 20年代,顾颉刚编写出版上古教材时提出“层累造史说”,改变了以神话传说为历史教科书开头的编写方法,建立了以他为代表的历史研究的疑古学派; 注重以学术研究提升教材的品质,学者撰写中学 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 历史教材,如金兆梓、何炳松、周予同、陈衡哲等著名史学家,其求真务实的编写作风,在二三十年代的史学界颇有代表性; 四十年代的历史教科书带有鲜明的抗日情绪,突出爱国主义教育; 课程变革有历史教科书的编制产生影响。20年代新学制和课程改革,初中历史课程曾一度将中外历史合编,192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傅运森 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 编写《新学制历史教科书》,体裁就是中外历史核编的专题史。但难度较大,后少有人尝试; 体例结构方面,顾颉刚、王仲林编撰的《现代初中本国史》(1923年版)首创大小字相间编排的先河,后被袭用;编辑方法上,注意使用插图资料,以配合文字说明;注意发挥图表的功能;有的教材还附有大事年表和各种习题,有 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 的还有总复习。习题的形式有问答、填表、整理、填充、选择、解释、改正等。历史教科书的体例逐渐趋于成熟。 几点启示: 第一,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的编辑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编者大多是一流文史学家,编写建立在其研究的基础之上; 第二,历史教科书的观点与时俱进; 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 第三,历史艰苦是的编撰体例在继承中创新。 (4)新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 与旧中国历史教科书的显著区别“主要在于以马列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学观点取代了资产阶级和封建残余的史学观点,至于教科书的体例则没有从教学的角度着重加以改革”; 人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