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沿着鲁迅的思路细读《阿Q正传》.doc
沿着鲁迅的思路细读《阿Q正传》
摘要:鲁迅曾谈到过写作《阿q正传》时的一些感想,其中既有对于人的心灵难以沟通的感慨,也有对于像阿q一类百姓的深厚同情;既有对于阿q精神痛切的讽刺和批判,也有对于阿q式革命的清醒认识。沿着鲁迅的思路细读作品,可以更准确地领悟其中丰富的寓意。
关键词:鲁迅的思路《阿q正传》
一
关于《阿q正传》的解读已有很多,但往往或者忽视鲁迅本人的看法,或者只抓住鲁迅一个侧面的观点去演绎。比如,对阿q形象的认识,历来的看法大致有三类:
一是从发表之初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人们沿袭着启蒙主义的思路,普遍认为阿q代表着中国人的形象,是中国精神文明的化身,是反省中国国民性弱点的一面镜子。因此,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成为谈论的中心,认为阿q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并且不但不敢正视现实,反而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欺凌弱者、忌讳缺点、以丑为荣、健忘等种种自欺自骗的手法来欺骗自己,以虚幻的胜利来求得自身精神上的片刻麻醉和满足。“精神胜利法”是古老的中华民族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鲁迅写这篇小说的目的,就是要展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二是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人们从阶级论的角度出发,认为阿q是“落后的农民”或“农民”的典型。在这个前提下,强调的重点又有不同。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人们关注的是“政治革命”,是农民与地主阶级乃至资产阶级的阶级对立,强调的是农民的反抗斗争。于是,阿q就被认为是一个具有农民原始报复性的造反者。假洋鬼子不准阿q革命,是扼杀农民的革命性,也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鲁迅的作品形象地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八十年代初,人们关注的是“思想革命”,是阿q精神所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惰性和国民性的弱点。如不进行思想文化层面的革命,阿q式的造反即使成功,也只能是建立一个新的专制社会,因此辛亥革命的教训,也被解释为忽视了农民的精神改造。鲁迅的作品被认为是中国反封建的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
三是自八十年代末以来,人们从维护“个体生命”正常生存的角度,看到了阿q的生存困境。在这个意义上,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被认为是其试图摆脱现实生活中绝望处境的一种手段,虽然于事无补,却不应该受到谴责。《阿q正传》的价值正是在于它特别关注到了个体生命的生存困境,揭示了人类深层的精神和心理问题。
这三类观点当然都能自圆其说,但第二类与鲁迅自己对《阿q正传》的看法相去甚远,其他观点与鲁迅的观点也有差距。应该说,如果偏执一端的话,那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遮蔽了《阿q正传》原本极其丰富的内涵。
那么,鲁迅是如何看《阿q正传》的呢?
鲁迅在《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阿q正传〉的成因》、《答〈戏〉周刊编者信》等文中,谈到了写《阿q正传》时的一些感想,有四个层面的意思值得注意。
一是有感于人心的隔膜。鲁迅说他“总仿佛觉得我们人人之间各有一道高墙,将各个分离,使大家的心无从相印”。这“高墙”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天生的,“造化生人,已经非常巧妙,使一个人不会感到别人的肉体上的痛苦”;一部分则是人为的,“我们古代的聪明人,即所谓圣贤,将人们分为十等,说是高下各不相同”,他们“又补了造化之缺,并且使人们不再会感到别人的精神上的痛苦”[1]。
鲁迅认为这种状况“在中国”尤其严重。中国“究竟还是未经革新的古国”,“难到可怕的一块一块的文字”,又使得“许多人”不能够读书写字,无法留下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所以,鲁迅觉得,要想画出像阿q一类的“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在中国实在算一件难事”,他虽然非常努力,“但时时总自憾有些隔膜”[2],没有把握是否真能做到。
二是对于像阿q一类的百姓寄予了深厚的同情。鲁迅动情地指出,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不识字的百姓,长期在沉重的社会压迫中生活,真实的思想和感情无人知晓,他们“默默的生长,萎黄,枯死了,像压在大石底下的草一样,已经有四千年!”鲁迅的希望,是“在将来,围在高墙里面的一切人众,该会自己觉醒,走出,都来开口”,表达自己的意见,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基于此,鲁迅对于评价《阿q正传》的主旨是“病”、“滑稽”、“讽刺”或“冷嘲”都不满意,认为自己的心里并没有“藏着可怕的冰块”[3]。
三是对阿q精神的痛切的讽刺和批判。鲁迅明确指出,他写《阿q正传》是为了促人“开出反省的道路”。为此,他故意模糊阿q的地域和家族背景,希望小说中的批判和讽刺能刺痛每一位读者,使他们“疑心到像是写自己,又像是写一切人”。既不要认为小说写的只是外地的、与他无关的人和事,一下子把自己排除在外,“变成旁观者”[4],也不要狭隘地认为作者是在骂某一个具体的人,是在泄私愤报私仇。
鲁迅承认,在《阿q正传》的开篇,写有一些“不必有的滑稽”。他指出,那是因为当初登载《阿q正传》的报刊栏目叫“开心话”,他是为了切合其题旨而“胡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麻醉中水电解质平衡管理.pptx
- 2025年新高考天津卷语文真题(解析版-).pdf VIP
- 腾势-腾势X-产品使用说明书-经典版(插混)-QCJ6490ST6HEV-腾势X插电式混动SUV用户手册20191212.pdf VIP
- 艾灸疗法ppt课件.ppt
- SHT 3225-2024 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设计规范.docx VIP
- 装饰装修工装饰装修工试题二十二.doc VIP
- 装饰装修工装饰装修工试题六.doc VIP
- 三年级 上 音乐 苏教版.doc VIP
- 装饰装修工装饰装修工试题五.doc VIP
- 2024江西南昌凤凰城上海外国语学校教师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