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pdfVIP

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pdf

第3l卷第4期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d.3l,№.垂 ofAl山ui of Sd廿Ic皓) O14 2O14年7月 Joulllal University1&h∞logy(Social Jllly,2 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申星梅,李辽沙 (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与资源综合利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马鞍山243002) 摘要: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实施以研究团队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学科 交叉,有效促进了研究生科研素质、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关键谲:研究生;培养模式;交叉学科;研究团队 中图分类号:G五43.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l一9247(2014)04·0109-02 APmbe inD州岫nm阻tal f打P憾童grad峨白晤M锄oring Ellgi崃灯ing ofⅢ啦ni】呜Mode I白蚋出瞌 S网巳NⅪ嚏·nd,U (mlIluiPIDvince of Key MetalluFgicalD洒neerillgResourceSRecydillg, Laboratory AHUT,Ma’a11sh姐243002,m山ui,China) of featuresof re∞archte啦ori∞ted Ab细Id:III试ewtrah|mg postg瑚【duate8majoringin∞、,ironmental目培垴代五ng,a these be to to stud眦s’re. for sho西d e妇ce t面iIing删e postgradtlatesapphed herdiScipIiD嗣眄联∞rchimp腓小e search a11dsl【ills. quality,abjlity t∞m 脚wor凼:pc玲cg怕d旧te;订ainingma由;i丌删jscjpIi帕ry#怕∞arch 随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的不断深入, 产生、迁移和转化的规律,采用技术手段、管理手段或 科学研究出现了从高度分化走向交叉融合的新趋势。 经济手段等进行防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涉及化学、 资源、能源和环境等一系列关系到人类生存和社会可 生物、材料等其他专业的知识才能解决问题。因此对 持续发展的同题,给人们提出了一系列单一学科所不 环境工程人员来讲,仅仅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些方 能解决的复杂课题。这些课题的解决要求科研人员必 法和技术是不够的,必须具备深入相关专业领域学习 须广泛地交流与合作,学科之间必须相互交叉、融合与 的意识与能力。L3]· 渗透。[1]目前,国内外许多科学前沿问题和多年悬而未 (三)要求具有参与实际课题研究的经验 决的难题都在交叉学科的联合攻关中得到了可喜的进 参与实际应用课题的研究,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的 展。[2]在这种新形势下,培养学科交叉、复合型的高层次研究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环境工程学科实质 人才,成为当今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上是一门应用学科,其研究与应用

文档评论(0)

syf285160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