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3.jspol.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绪论3.jspol,绪论怎么写,论文绪论,毕业论文绪论,论文绪论一般写什么,绪论和摘要的区别,论文的绪论主要写什么,绪论和引言的区别,毕业论文绪论模板,论文绪论范文

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从自己的实际斗争需要出发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 俄罗斯的社会主义运动开始于19世纪。 19世纪前的俄罗斯 19世纪的俄国处于激烈的社会动荡之中。 1.社会革命一触即发 恩格斯:“在这个国家里,形势这样紧张,革命的因素积累到这样的程度,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状况日益变得无法忍受,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从原始公社到现代大工业和金融寡头——都有其代表,所有这一切矛盾都被举世无双的专制制度用强力禁锢在一起,这种专制制度日益使那些体现了民族智慧和民族尊严的青年们忍无可忍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小伙人就能制造出一场革命来,换句话说,只要轻轻一撞就能使处于极不稳定的平衡状态的整个制度倒塌。” 2.社会发展仍然落后 俄国正处在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上升时期。“俄国不是苦于资本主义太多,而是苦于资本主义太少。” 俄国的工人阶级远没有占到人口的多数。直到1917年,俄国总人口的80%以上生活在农村。 俄国人基本上还生活在前资本主义秩序当中。整个国家在政治上仍处于沙皇封建专制制度之下。1905年1月9日,彼得堡数万工人带着全家老小,抬着沙皇的画像,举着教堂的旗幡,唱着祈祷时的歌曲,前往冬宫向沙皇请愿。 改革的启蒙作用 1790年,拉季舍夫出版小册子《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强烈谴责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 1812年,俄国战胜拿破仑,帝国军队进驻巴黎。军官深入接触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阅读卢梭、孟德斯鸠的作品,为俄国农奴的悲惨处境鸣不平。 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反对沙皇专制统治。“贵族中的优秀人物唤醒了人民。”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农奴制,进行司法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 最早的社会主义者赫尔岑 赫尔岑, 1812年4月6日生于莫斯科古老而富裕的官僚贵族雅可夫列夫家,1870年1月21日卒于巴黎。他是私生子,所以不能继承父姓,但他的父亲十分爱他,给他取赫尔岑为姓,德语意为“心”,并使其受到良好的教育。 少年时代受十二月党人思想影响,立志走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道路。 1829年秋进莫斯科大学哲学系数理科学习。学习期间,通过阅读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接受了社会主义。他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主张走西欧国家的道路,用欧洲的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俄罗斯。30年代和40年代两次入狱并被流放。 1847年年底出国,1848年目睹法国的二月革命的失败,使赫尔岑思想上发生危机。他对西欧的社会主义运动感到失望,放弃效仿西方的西欧主义立场。转而寄希望于日益高涨的俄国农民斗争,错误地认为俄国可以在保留宗法制的情况下通过农民村社实现社会主义,这又为后来的民粹主义奠定了基础。 结论: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不能走西欧国家的老路,西欧的社会主义者苦苦追求的社会主义理想在俄国已经是现实的存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俄国农民生活在村社之中,而农民村社是建立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没有阶级分化,农民享有充分的民主,农民村社是现实的社会主义。俄国只要推翻封建沙皇的专制统治,就可以先于西方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赫尔岑的思想经过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宣传,演化为民粹主义思潮。 民粹主义运动是当时俄国特有的社会主义运动 俄国民粹主义是发生在俄国19世纪40至50年代至上世纪头20年的一种社会政治思潮。这一思想理论体系,是由其创始人赫尔岑建立的“俄国社会主义”理论所奠基,通过另一创始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发展,并为不同时期各主要派别的思想家所充实而建立起来的。其主要思想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崇尚和信仰“人民”(主要指农民和贫苦劳动者),并把“人民”理想化。巴枯宁说:俄罗斯的农民“就其天性而言是个社会主义者”;特卡乔夫则断言,就其本能和传统看,人民是共产主义者。 2.把农村公社理想化,企图通过保存农村公社,发展农民“固有的”社会主义精神。 3.通过俄国独特的公社道路,绕过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19世纪70年代,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民粹派提出“到农村去”的口号,到农村宣传革命,号召农民反对沙皇,形成声势浩大的民粹派运动。 目标:使俄国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直接进入以村社为基础的农民社会主义社会。 结果:农民缺少社会主义革命的意识,运动失败。 民粹派内部两个派别 激进派(19世纪70年代占主导地位) 认为可以立即在俄国发动社会革命,用暴力消灭一切对人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自由主义派(19世纪80年代占上风) 强调人的个性、自由,提出要为个人而斗争,要对资本主义开展道德批判,通过改良进化的途径实现社会主义。 民粹派分子的苦恼 民粹派主张:俄国可以利用自己特有的农民村社自治制度,走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这样,一方面可以消除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弊端,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发展可能带来的有害后果。 整个理论的支撑点是俄国的农民村社。 1872年在俄国出

文档评论(0)

wdh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