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代文学二.ppt

  1. 1、本文档共2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二 魏晋南北朝文学 概说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思想和文化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此时,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最有意义者,就是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并由此引发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时代特征 1、文学的自觉。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的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自觉追求上。 2、文学创作的主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典型的乱世,汉末的战乱、三国的纷争、西晋统一不久发生的“八王之乱”,西晋的灭亡和晋室的东迁,继之北方十六国的混战,南方朝代的更迭带来的争斗等等,在三百多年里,少有宁日。战乱和分裂,成为这个时期的特征。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作家们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悲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后者往往表现为及时行乐和沉迷声色。 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这就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这些主题往往以药和酒为酵母引发开来,药和酒遂与这个时期的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生死主题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关于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中“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等诗句,可以说是这类主题的直接源头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死去何所迫,托体同山阿。” 对待人生的态度无非有四种:一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及时勉励建功立业;二是增加生命的长度,服食求仙,这要借助药;三是增加生命的密度,及时行乐,这须借助酒。第四种态度就是陶渊明所采取的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 。 游仙主题与生死主题关系很密切,主要是想象神仙的世界,且表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以及企求长生的愿望。《离骚》、《远游》已开了游仙主题的先河,不过那主要是一种政治寄托,魏晋以后,游仙主题作为生死主题的补充,企求长生的意思变得浓厚了。曹操的《气出唱》、《精列》,曹植的《游仙》、《升无行》、《仙人篇》,张华《游仙诗》等,已经构成一个游仙的系列 。 隐逸主题包括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的作品,也包括招隐诗、反招隐诗,形成这个时期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景观。隐逸思想早在《庄子》书中就体现得很强烈了。《楚辞》中淮南小山《招隐士》,汉代张衡《归田赋》可以视为表现这类主题的早期作品。魏晋以后,沿袭《归田赋》的有潘岳的《闲居赋》,而陶渊明的大量描写隐逸生活和表现隐逸思想的作品,则使这类主题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诗品》中说他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样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样式主要有诗歌、散文、辞赋、乐府民歌、小说、文学批评等等。 建安(196~220)诗坛主要代表人物是三曹、“七子”、蔡琰,正始时期(240~249)主要代表人物是“竹林七贤”其中以阮籍、嵇康为代表。太康(280~289)诗坛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其中左思的八首《咏史》成就较突出。从西晋永嘉到东晋灭亡,百余年间,玄风盛行,玄言诗达到高潮。 陶渊明、谢灵运的出现,开拓出了田园、山水两个新的诗歌领域。 齐梁时期“永明体”的出现,提高了诗歌创作的艺术技巧,沈约的“四声八病”说的提出,诗歌创作技巧更趋成熟。 梁陈时期,士族文人生活腐朽,出现一批“宫廷诗人”。 南北朝时期还出现了作为唐代绝句先声的乐府民歌。 散文题材更加广泛,辞赋、叙事、抒情、咏物的小赋代替了汉大赋。 小说也达到了兴盛时代,出现了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 4、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魏晋时期形成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其形成与老庄思想有直接关系。东晋以后又吸取了佛学的成分。这是一种思辨的哲学,对宇宙、人生和人的思维都进行了纯哲学的思考。 玄学有几个重要的论题:崇有与贵无、名教与自然,言意之辨,形神之辨,名理之辨。对文学和艺术有直接影响的是崇尚自然的一派、言不尽意的一派和得意意言的一派。 “自然”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其所谓“自然”不是自然界,而是一种状态,即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 “真”是道家特有的哲学范畴。老子把‘真“视为道的精髓,修身的极致。 《庄子》云:“真者,精诚之至也……真者,所以受于无边,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真”是一种至淳至诚的精神

文档评论(0)

guj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