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工艺控释肥的控释性能、肥效与其研究.pdfVIP

不同工艺控释肥的控释性能、肥效与其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一 金塑壅塞!塑!!!堑三苎垫查丝坌室里圭主垫塾墨堕奎鎏全 不同工艺控释肥的控释性能、肥效及其研究 黄培钊葛仁山 廖宗文 (深圳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518057)(2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新肥料赛源研究中心广卅f510640) 摘要:油冷包膜控释肥控释性能明显优于转鼓包膜控释肥.土柱淋溶试验表明控释肥(I)16d 的氪累积溶出率远低于控释肥(II)21.2个百分点;电镜试验表明,油冷复肥颗粒外表面比转鼓复肥 颗粒外表面光滑,转鼓复肥外表面各微粒间孔隙数量多且大.油冷复肥微粒之间结合紧密,致密性好, 在相同包膜厚度(6%)的情况下,油冷包膜控释肥的树脂外膜厚度为58um左右,而转鼓包膜控释肥 存在包膜漏洞的情况。大田试验表明,等养分条件下油冷包膜控释肥处理的花椰莱生长势及产量与生 物量均好于转鼓包膜控释肥处理,增产幅度达26%.油冷包膜控释肥氮利用率和土壤残留有效氪均高 于转鼓包膜控释肥. 关键词:油冷工艺转鼓工艺 包肥控释肥土柱淋溶 电镜 控释肥是一种对养分释放速度进行调节的新型肥料,其养分释放速度可以通过物理、化学、以及 生物技术手段来调控,实现促释或缓释的双向调节,使肥料中的营养元素的供应与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基本同步,实现动态平衡。我国近年来,在控释肥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控释材料的开发、各 类控释型添加剂的研究等。特别是包膜型的控释肥研究发展最快,并被认为是21世纪化肥的发展方向。 如何提高包膜肥的控释性能,则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课题。油冷工艺复肥颗粒与转鼓T艺复肥颗粒因 其表面光滑度、及表面亲水性的差异而引起包膜控释性能的差异,本研究把油冷工艺复肥与转鼓工艺 复肥制作包膜控释肥料,研究控释肥包膜层结构、在土壤中的溶出特性及其肥效.为开发高效新型生 态控释肥的规模化生产及其在农业生产中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包膜控释肥中试研制 1.1.1供试材料 包膜材料:树脂、PE、PU、活性剂、调理剂、滑石粉等:复合肥生产材料:尿素、硝铵锌、磷铵、 氯化钾、硫酸钾、碳酸钙、微量元素调理剂等。设备:塔式床动树脂包膜设各、油冷造粒设备、转鼓 造粒设备。 1.1.2研究方法 油冷造粒:熔融态氮肥尿素与经加热的磷铵、钾肥、助荆等按配比计量加入熔体加热混合器,经 充分混合加热至略高于混合料共溶点温度。送入造粒槽,熔融混合料经喷头喷洒成液滴进入造粒槽的 轻质矿物油中,在降落的过程中冷却凝固成球。复肥颗粒与油一起进入离心机,离心分离后矿油进入 收集槽,用泵送回造粒槽循环使用,复肥颗粒进入筛分机,合格的颗粒(1.5-3.0nun)作为成品送包 装工序,不合格的颗粒作为返料送配料系统。转鼓造粒:按配比计量后的复肥产品中的原料.经粉碎 至一定细度后,物料在转鼓造粒机的滚动床内通过增湿、加热进行团聚造粒,造粒物料经干燥、筛分、 冷却即得到NPK复合肥料产品。包膜造粒:计量的包膜原料树脂、PE、PU、活性荆在溶解罐加热溶 解进入喷流塔与计量的复肥进行包膜反应,包膜过程中,肥料颗粒在悬浮条件下进行包膜,保证每个 肥料颗粒涂膜均匀性和有序性,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利用加热流化床设备,确定了膜材料在溶剂中 的浓度,通过喷涂速度、气流通量、涂膜温度与时间等各种工艺参数的调控,可生产不同包膜厚度的 包膜控释肥。本研究生产的包膜控释肥为控释肥I(油冷工艺复肥N、P、K配比为21.11-13,包膜厚 度6%控释肥):控释肥II(转鼓工艺复肥N、P、K配比为21.11-13,包膜厚度6%控释肥)。 1.2包膜控释肥土中氮淋出特性的测定 全国复合(混)肥新工艺技术推介会暨生产技改经验交流会 89 1.2.1供试材料 肥料:控释肥I;控释肥Ⅱ,芭田公司生产。土壤:采自深圳市宝安区公明镇早地赤红壤。土壤 有效N、P、K分别为78.79mgk百1、46.76megg1和57.23mgkg-1。 1.2.2研究方法 参照Paramasivam等方法。在预先用200目滤布封底n,并在滤布上垫有少量砂子(70 g)的塑 料管(直径20cm,高30em)中模拟耕层按1.3 gem-3容重先装入3000g(约10cm高)土壤(风干、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