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13年四川省高县梅毒流行病学特征.pdfVIP

2001-2013年四川省高县梅毒流行病学特征.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1-2013年四川省高县梅毒流行病学特征.pdf

·72 · 江苏预防医学 2014年 l1月第 25卷第 6期 JiangsuJPrevMed,November,2014,Vo1.25,No.6 · 疾病防治 · 2001--2013年四川省高县梅毒流行病学特征 王代 良 四川省高县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宜宾 645150 摘要: 目的 了解四川I省高县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高县 2001—2013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3年高县共报告梅毒 559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 9.13/ 1O万;其 中2001年发病率最低(o.ZO/lO万),2012年发病率最高(20.75/lo万),年均增长 45.7 ,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 一252.16,PO.05)。以早期显性梅毒 (I期、Ⅱ期)和隐性梅毒为主,分别 占54.38%和 41.68%;其中2001—2006年 以 早期显性梅毒为主(66.67 ),2007—2013年 以隐性梅毒为主(60.82 )。男性发病率(8.O7/lO万)低于女性(1O.2o/10万), 城区发病率(10.o8/lo万)高于农村 (8.88/10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一7.56、134.82,P值均O.05)。发病主要集 中在 2o~49岁年龄组(72.81 ),职业主要为农 民(54.74 )、家务及待业 (12.16 )。发病有 明显的季节性,11—12月为发病高 峰(24.87%)。非婚性接触是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54.72 )。结论 高县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防病宣传 ,加 大监测力度 ,扩大筛查范围,规范诊治,遏制梅毒疫情 的进一步发展 。 关键词 : 梅毒 ;流行病学特征 ;趋势 中图分类号 :R75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9070(2O14)06—0072一O2 梅毒是 由梅毒螺旋体 (TP)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 ^ 性疾病 ,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等途径传播 ,其 0 临床表现复杂,传染性强,且可在妊娠的任何阶段通 过胎盘感染胎儿 ,导致不 良的妊娠结局 ,危害性极大, 槲 是性病防治的重点。近年来 ,全 国梅毒发病率不断升 高 ,2009年上升至法定传染病第 3位,仅次于乙型肝 炎和肺结核 ,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 了解 四川I省高县梅毒流行特征 ,制定有效 的预防控制措 年份 施 ,现将高县 2001—2013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图 1 2001—2o13年高县梅毒发病趋势 1 材料与方法 2.2 分期情况 以隐性梅毒为主,共 304例 (占 梅毒疫情资料来源于高县疾病预防控制控制 中 54.38 ),早期显性梅毒 工期 156例 (27.91Ao)、Ⅱ期 心 2001—2013年梅毒发病和死亡报告资料 。人 口资 77例 (13.77 ),胎传梅毒 16例 (占2.86%),111期梅 料来 自高县统计局 。应用 Excel2003建立数据库 ,采 毒 6例 (占1.07 )。2001—2013年早期显性梅毒 (工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率的分析 期、Ⅱ期)发病率先上升 、后下降,而隐性梅毒发病率 采用 Y 检验,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文档评论(0)

o25ju79u8h769h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