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批评性报道的重要性
摘要:本文从分析当今社会上对批评性报道认识和评价的误区出发,总结出这些错误认识产生的根源和危害,并以此为据强调了批评性报道对于媒体完成舆论监督功能的重要性。
关键词:批评性报道舆论监督
温家宝总理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他强调要“创造条件”,说明开展批评的条件尚未尽如人意。现在有的人对批评性报道存在认识和评价上的误区,有的甚至闻批则“跳”,对批评者打击报复。2008年1月4日,辽宁西丰县公安局办案人员以“涉嫌诽谤”为由,赴京拘传法制日报社《法人》杂志记者朱文娜;2008年2月下旬,《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景剑峰遭山西省临县公安机关进京逮捕,被控“窝藏、妨碍执行公务和受贿”;同年12月,《网络报》记者关键为调查土地违规问题在太原神秘失踪14天后,河北张家口市公安局声称“关键系涉嫌受贿被其经侦支队刑事拘留”……他们抵制批评性报道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有一点相似,就是对批评性报道持有错误的评价,还以种种“说法”为“论据”,择其要者,有以下几种:
“噪音说”。视表扬为“正音”,视批评为“噪音”,这是和党的一贯教导相违背的。2009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七部分“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第4条再次强调:“大兴批评和自我评之风。”“建立健全通过民意调查等征求群众批评意见制度,自觉接受批评,积极进行整改。”“保护坚持党性原则的党员,不准压制批评,严禁打击报复。”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党多年形成的优良作风之一,也是和其他政党相互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视发扬这一作风为“噪音”,岂不难免荒谬之嫌?
“抹黑说”。什么是黑?往往是指缺点和错误。批评性报道正是为克服缺点改正错误服务的,不是“抹黑”,而是“擦黑”。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特别现在面临转型时期,新问题、新矛盾一一等我们运用新思维,采用新举措去妥善处理。而一切妥善办法,只有在探索中逐步掌握。在探索中出现某些缺点和错误是难免的,只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矛盾就不难解决。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表现好的,一方面也要批评不足。
“降威说”,有的地方常受表扬,领导威信很高。如媒体揭发某一问题,引起群众批评,有的领导就感到威信要大大下降了。这也是多虑。威信从何而来?有位领导总结得好:以“德”立威,以“才”补威,以“廉”生威,以“公”助威,以“情”育威,以“绩”壮威,以“诚”增威。2009年底,媒体报道了武汉市经济适用房“六连号”事件,揭露了少数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甚至内外勾结,造假欺骗群众,引起市民公愤。市长阮成发闻知,丝毫不遮掩,不回避,及时严肃查处。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两次提及“六连号”事件,深刻反思,举一反三,推进机构改革、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当他看到2009年宣传武汉好新闻作品目录中没有关于武汉经济适用房“六连号”事件的报道,深为遗憾地说:“我个人认为,那个稿子应该获奖。因为它让我们更加清醒,帮助我们及时纠正了错误。”他诚恳对待批评性报道的态度,赢得了《人民日报》等诸多媒体的肯定。他的威信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以“诚”增威。[1]
“碍稳说”。有的批评性报道,涉及问题重大,影响面广,引起轰动效应。当地有的领导就顾虑重重,怕妨碍稳定。而事实的回答,恰和此“碍稳说”相反。例如2003年4月25日《南方都市报》发了《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揭露了大学生孙志刚在广州打工,一次外出因未带身份证,被巡警送到收容遣送站,后在该站被毒打致死。以后查明,类似事件在其它地方也发生过。这激起了许多法学家和人大代表联名上书人大,要求对遣送制度进行违宪审查。国务院不久便公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办法》,废除了实行多年的遣送制度。有效地维护了弱势群体的权益和尊严。上述事例说明,正是批评渠道畅通,使公民的权利与自由得到彰显,使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得以伸张,使群众的愿望与政府的举措得以互动,才废除了引起民怨、导致不稳定因素的旧制,换来了群众欢迎、消除不稳定因素的新规。疏通了上下沟通渠道,密切了党群关系,凝聚了人心,增进了和谐,从根本上、长远上维护了社会稳定。正如胡锦涛主席2009年10月9日在世界媒体峰会上所说的:“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媒体发展,鼓励和支持中国媒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通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和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
综上所述,以“噪音”等种种说法为据来否定批评性报道的重要性,在理论上是根本站不住的,在实践上是极其有害的。随着改革开放前进的步伐,媒体上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也的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