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之韩愈诗文.ppt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 五 代 文 学 作 品 选 读 韩愈 《山石》 《送孟东野序》 一 韩 愈 其 人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三岁丧父,十岁丧长兄,由长嫂郑氏教养成人。从唐德宗贞元二年到八年(786~792),四次参加科考,终登进士第。嗣后,又三次应考吏部博学宏辞科,均遭失败,故未得官职。贞元十二年(796),入宣武节度使董晋幕府,到汴州(今开封)。至十九年(803),召授监察御史。因上书要求减免关中农民赋税,被贬连州阳山(今属广东)县令。 一 韩 愈 其 人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召为国子监博士。十二年,随裴度平淮西有功,拜刑部侍郎。十四年,上书谏迎佛骨,触怒宪宗,贬潮州刺史,后改授袁州刺史。唐穆宗即位,召为国子监祭酒,转兵部侍郎。长庆二年(822),因宣抚镇州叛乱有功,授吏部侍郎,故又称其“韩吏部”。长庆四年病逝,卒年五十七,谥曰文,世称韩文公。 一 韩 愈 其 人 韩愈在政治并无大作为,主要成就在思想文化领域。他提倡“道统”和“文统”,大力复兴儒学,希望改良社会,重新确立儒学的正统思想地位。极力排佛,是反对佛教的旗帜。 韩愈毕生致力于作文,作诗只是“余事”,却能创为诗派。他主张写散体文(“古文”),与柳宗元等人一起,推动了中唐古文运动。 一 韩 愈 其 人 韩诗今存接近四百首,多为长篇古体,追求雄奇险怪的风格,以气势雄放、意象诡奇见长;同时具有“以文为诗”的鲜明特征。 韩愈主张“文以明道”,就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以现实的社会人生为根据,写作有真情实感的散体文章。他提出“不平则鸣”的口号,把“明道”与针砭现实联系起来。所以,古文既是传道的工具,也是鸣不平、写现实的工具,他把二者合二为一。 二 韩诗《山石》赏读 A、写了什么? 按照时间、空间的顺序,完整记叙诗人的游览过程,表达归隐愿望。 B、怎样写的? 以散文的笔法作诗——平铺直叙,没有诗歌语言、结构的灵动跳跃;叙述、描写、抒发情志的写实性。 ★体现韩诗主要特点之一: 以文为诗 三 《送孟东野序》赏读 [文体知识] 序,即赠序,唐人常以诗文赠别,这种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也叫做“序”,与今天的书“序”名同实异。赠序文发端于晋(如傅玄《赠扶风马钧序》,潘尼《赠二李郎诗序》等),盛行于唐宋,是由诗序演变而来。一般赠序的内容,主要是叙友谊,慰离情。韩愈的赠序,则于此内容外,还述主张、议时事、咏怀抱、劝德行……极大充实了赠序文的表现内涵。韩愈赠序文有30余篇,《送孟东野序》为其中名篇之一。 三 《送孟东野序》赏读 [文本内涵] 1.不平则鸣:“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有不得已而后言”)——草木、水、金石、人(由自然到人)。 2.鸣须假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音乐之假以鸣者乐器、四时之假以鸣者鸟虫风雷、人之假以鸣者文辞。 3.历数古代善鸣与不善鸣者,旨在推出孟郊等三子之善鸣,回扣“不平则鸣”,表达同情和安慰。 三 《送孟东野序》赏读 [文本表现艺术] 1. 此文虽名为“序”,实则是一篇旁征博引、纵横恣肆、收放自如的论说文。 2.立论从“鸣”字生发,排比古今二十九种“鸣”的状况,发挥出“不平则鸣”和鸣之善否的理论。于雄辩铺排议论中自然流露慷慨悲歌之情,情理俱至。 三 《送孟东野序》赏读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八评论道: 此文得之悲歌慷慨者为多。谓凡形之声音,皆不得已。于不得已中,又有善不善。所谓善者,又有幸不幸之分。只是从一“鸣”中,发出许多议论。句法变化,凡二十九样。如龙之变化,屈伸于天,更不能逐麟逐爪观之。 三 《送孟东野序》赏读 [关于“物不得其平则鸣”] 《现代汉语词典》:“对不公平的事情表示愤慨。” 《辞海》:“指遇到不平的事,发出不满的呼声。” 这些辞书的解释是片面的,只能说是“不平则鸣”一词的一个方面的意义。 三 《送孟东野序》赏读 “不平则鸣”也被用在文学理论批评中,与下列材料构成一线,往往用来阐释作家不幸的生活遭遇对于文学艺术创作的积极作用。 ★孟子:“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尽心上》)又说:“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然后知生于忧患。”(《

文档评论(0)

egi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