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五讲蔡元培.ppt
第十五讲 蔡元培 的教育思想 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 蔡元培(1868-1940) ,浙江绍兴人,父亲经营钱庄,在其幼年即去世,5岁入私塾读经史,16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25岁中进士,27岁任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后开始学日语和西学,戊戌变法失败后辞官南下从事教育活动,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1901年到上海任澄衷学堂校长,后到南洋公学任教,与叶浩生等发起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女校、爱国学社,培养革命人才,被查封后,1907年留学德国,次年入入莱比锡大学。1912年任教育总长,后因不愿与袁合作而辞职,旅法组织勤工俭学会与华法教育会,1917年出任北大校长,1927年任国民党政府大学院院长,1932年发起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7年在香港治病,1940年3月5日病逝于香港 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蔡元培认为,“忠君与共和国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 。 1912年1月,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时就提出:“民国教育应以养成共和健全人格为根本方针。” ? 完全人格的养成需要通过实施德、智、体、美四育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来实现。 五育并举教育方针 1912年《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从康德的二元论出发,将教育分为两个类别: 隶属于政治:公民道德教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 超轶于政治: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一)军国民教育 即体育。蔡元培认为,身体是德育、智育的物质基础。他说:“今经科学发明,人之智慧学术,皆由人之脑质运用之力而出,故脑力盛则智力富,身体弱则脑力衰,新教育之所以注意运动实基于此。” 军国民教育是一种培养康健体魄、尚武精神的强兵教育,但不是理想社会的教育 原因: (1)抵御外来侵略“强邻交逼,亟图自卫” (2)使全民皆兵,打破封建军阀拥兵独霸天下的局面 (二)实利主义教育 即智育。 “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 蔡元培认为:“我国地宝不发,实业界之组织尚幼维,人民失业者至多,而国甚贫。实利主义教育,固亦当务之急者也。” 智育的具体目标是:传授科学知识和技术,指导科学研究,发展智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造就国家有用之材。 课程如物理、化学、算学、地理、金工、木工等均被列为实利主义教育的范围。 (三)公民道德教育 即德育。 基本内容:自由、平等、博爱。 他认为,西方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与儒家的义、恕、仁是相通的。 自由:孔子的“匹夫不可夺志。”孟子的“大丈夫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就是自由,古人称之为“义” 。 平等: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是平等,古人称之为“恕”。 博爱: 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就是博爱,古人称为“仁” 。 (四)世界观教育 哲学基础:蔡元培借用康德哲学中关于实体和现象的概念,指出:“世界有二方面,如纸之有表里二面,一为现象,一为实体。”现象世界与本体世界的区别在于“前者相对,而后者绝对;前者范围于因果律,而后者超轶乎因果律;前者与空间时间有不可离之关系,而后者无空间时间之可言;前者可以经验,而后者全恃直观”。“现象世界之事为政治,故以造成现世幸福为目的的;实体世界之事为宗教,故以摆脱现世幸福为作用。 世界观教育 教育者,“则立于现象世界,而有事于实体世界者也。故以实体世界之观念为其究竟之大目的,而以现象世界之幸福为其达于实体观念之作用。” 立足于现象世界,而对实体世界的绝对自由产生追求的欲望,从而获得人性的最大自由和发展。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最高目标。 (五)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 即美育 美育一词是蔡元培民国元年从德文中翻译过来的 。 1930年,蔡元培在《教育大辞书·美育》条目中给美育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美育作用 1、美育介乎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之间,可以起津梁的作用。美感教育是世界观教育的根本途径。 2、美育可以陶养感情。美的东西有两种特性:普及性、超功利性。他说:“食物之入我口者,不能兼果他人之腹;衣服之在我身者,不能兼供他人之温;以其非普遍性也。美则不然,即如北京左近之西山,我游之,人亦游之,我无损于人,人亦无损于我也。隔千里兮共明月,我与人均不得而私之。名山大川人人得而游玩,普遍性打破人我成见。” 3、美育可以发展人们的个性。他认为,美育可以调剂人们的生活,给人以正当的娱乐和有益的消遣。 美育的作用 1935年,蔡元培在答《时代画报》记者问时指出:"我们提倡美育,便是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刻、图画、文学里又找见他们遗失的情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