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中国生态环境损失报告
“工地要找黄沙,大风自会送来”。
北京某建筑工地一位民工脱口而出的这句顺口溜是对3月20日那场强沙尘暴的生动写照。这场遮天蔽日的沙尘风暴再次拉响了刺耳的生态环境警报。
尽管沙尘暴导致的能见度只有100米,但远在万米开外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席科学家牛文元透过细细的电话线传导给记者的声音还是颇为清晰的。他在阿尔及利亚电视上看到了中国的沙尘暴,一回国就与记者通电话,他几乎是用愤怒的口气评价说:这都是野蛮生产付出的代价。
根据世界银行的一项报告分析,由于中国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下,经营方式比较粗放,能源、资源的消耗量大,资源效率低,污染物排放严重,因而环境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近年来不断呈上升的态势。据估算:中国1986年环境污染损失之和为381.55亿元,占GNP的6.75%;而到了1993年损失就上升到约1085.1亿元,占GNP的3.16%。1997年统计,仅每年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4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 8%。
尽管不少人认为,中国的生态破坏与自身的生态环境脆弱有关,但牛文元却不这么看。他觉得更多的是人为的破坏所造成的。
他分析说,中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一直以煤烟型为主,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大气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在1999年联合国公布的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中,中国占了7个,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太原市,而太原正是典型的煤炭主产区。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落后的生产工艺致使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导致城市垃圾每年以10%的速率增长。垃圾处理方式的落后形成了“垃圾包围城市”的尴尬局面。原始愚昧的农业生产方式使4亿人口笼罩在荒漠化的阴影之中。
统计表明,我国北方20世纪50年代共发生大范围强沙尘暴灾害5次,60年代8次,80年代14次,到了90年代已达23次。而从去年至今已发生6次。近年来,土地沙漠化面积已超过全国耕地净减面积。生态破坏导致的自然灾害损失仅1998年就高达3007亿元;1994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值约为4201.6亿元。
因此,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显得尤为迫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工业技术进步和企业技术改造,淘汰污染严重的工艺技术和能耗、物耗高的设备、产品等方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近年来,中国调整经济结构的力度逐年加大。各级政府从1997年到1998年,全年关闭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十五小”企业达65000多家。1999年底,共关停小火电机组290万千瓦;淘汰小水泥生产能力2000万吨;取缔炼油场点5600多个;压缩淘汰炼铁能力400万吨,轧钢能力1000万吨。2000年,全国环保产业总值已达1080亿元。
然而,尽管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但治理速度还是抵不上破坏速度,生态环境能力总体上仍呈下降趋势。世界银行在一项研究中建议中国要改善环境污染,必须大幅度增加污染防治投资,争取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而我国目前这一投入比例刚刚达到1%,差距很大。因此,牛文元指出,进行生态环境能力建设,不仅要从加大治理资金投入入手,而且还要从培育科技能力建设的技术支撑体系入手;不仅要从产业结构的调整入手减轻污染,还要从公民环境意识的提高入手;不仅要保持经济的增长速度,更重要的是要提高经济增长的素质。
科学家的忠告毕竟温柔一些,而沙尘暴却要残酷得多。你若漠视它,它就会一直像幽灵一样缠着你。如果人类想战胜沙尘暴,必须先战胜自己。正如2001《世界情况报告》作者所说:如果我们要避免一场共同灾难,那么必须超越商务关系。
二、国外对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的解释
土壤侵蚀作为世界的重大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政
府及科技工作者的关注。一般来说,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在内外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壤侵蚀作为一个科学术语在国际上是通用的,一般认为它属土壤学的二级学科。水土流失一词在我国普遍采用,一般认为其在概念上与土壤侵蚀有所区别,但它直接反映了土壤侵蚀的危害程度。
水土保持的概念是由中国首先提出的,现己被国际普遍采用,逐渐代替了原先的土壤保持。
由于各国所处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状况的不同,土壤侵蚀发生和发展的动力差异,土壤侵蚀的表现形式也各具特点。由于世界各国的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以及水土流失危害程度的差异,形成土壤侵蚀研究及水土流失控制研究的不同特点。
1.美国
(1)被称为美国水土保持之父的HUGH HAMMOND BENNETT,在60年前就将水蚀和风蚀列为土壤侵蚀两种主要类型进行了
详细的分析。他的论断一直被美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