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因素分析法.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因素分析法.doc

文化因素分析法,“其要义简单讲就是分析出一个考古学遗存内部所包含的不同文化因素的组成情况,以认识其文化属性,即确定它在考古学文化谱系中的位置。” 文化属性就是指;一个人、一个社会团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产生活的习惯的定性(基本的文化素质表现)。这是一种思想程序,不以意志为转移;可以形象地说:“你的衣、食、住、行、言,处处都在从侧面折射出你的基本层次”,通俗的说法就是:通过你的行为表现,一眼就能看透你骨子里的东西,你不需要刻意的去掩饰什么,因为这毫无意义!文化属性对个人来讲,是透视一个人的受教育情况及生存环境情况的理想工具。 关于如何正确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的思考 宋玲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99级博士生 文化因素分析方法作为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中国考古学的实践和运用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而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的正式提出,却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叶。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学者们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在二里头文化、吴城文化、先周文化、楚文化、燕文化等考古学文化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在考古学研究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惑,也激发学者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把握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并使其更加完善,并有不少学者著文进行了积极的探讨。然而,对融合型青铜器以及文化面貌复杂的铜器墓进行文化因素分析方法论的探讨却十分薄弱。那么,如何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对青铜文化中出现的融合型青铜器以及文化因素来源构成复杂的铜器墓的考古学文化归属作出判断?本文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一 关于融合型器物的文化因素分析 融合型器物是指某一器物的器形和纹饰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因素特征。那么融合型器物的考古学文化归属该如何定夺?有学者建议以器形为主、纹饰为辅,即以器形所体现出的文化因素特征作为其考古学文化性质的决定性因素。其实,这种观点恐与考古实际并不相符。从诸多融合型器物产生的文化背景来看,融合型器物是由某种考古学文化族群将自身的土著文化因素与外来的文化因素杂糅、结合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器物。融合型器物的创造者无论以何种取舍标准对其土著文化因素和外来文化因素进行形制和纹饰的重新组合,都体现了他们重新设计、构思一件器物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因而不宜将一件器物的形制和纹饰特征截然割裂开来。融合型器物一经产生,理所当然就已成为创造者所属土著考古学文化因素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融合型器物在该考古学文化范围内的频繁出土也足以证明:与土著型器物一样,融合型器物同样也应归属于该考古学文化。 例一:江西新干大洋州商代大墓出土的融合型铜器群包括虎形扁足圆鼎、鱼形扁足圆鼎、虎饰双耳方鼎、四足甗、折肩鬲等。这些青铜器中,有的是对商式青铜器原生器型进行了部分改造,有的虽在形制上模仿商式青铜器,但纹样和装饰却为土著风格。譬如人字纹(亦称燕尾纹)不见于商文化青铜器,却在江西和湖南一带的商时期青铜器上屡见不鲜,这无疑是这一地区的地方特色。此外,鼎耳、甗耳上的虎形装饰也具有地方风格。由此可见,这批极具地域特色的融合型铜器群显然是吴城文化的土著居民自己创造的,不见于商文化,当然应归属于吴城文化。 例二:东周青铜器中的豆形器。若考其形制,乃由中原青铜文化的盛食器盖豆与北方青铜文化的炊器铜鍑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盛食器。其绹索形双耳、双耳上的小乳突以及盖面的绹索形四环纽都体现出浓郁的北方青铜文化气息。从其出土状况和出土地点来看,豆形器常与北方系青铜器伴出,且多出自山西的忻定盆地、浑源一带、晋东南地区以及内蒙古地区,这恰在东周时期北方青铜文化分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豆形器的确是北方青铜文化吸收中原青铜文化因素并结合其土著文化因素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器物。因此,豆形器无疑应归属于北方青铜文化。 对融合型器物进行文化因素分析时,首先,要对其形制和纹饰的文化因素特徵进行仔细辨认,搞清各种文化因素的来源。其次,要广泛考察该器物在某一考古学文化分布范围之内的出土频率,因为仅凭器物的出土数量来判别其考古学文化归属是十分危险的,而器物的出土频率倒是可以反映该器物与某一考古学文化关係的密切程度。 二 关于北方青铜文化无陶铜器墓的文化因素分析 商周时期,中原青铜文化与北方青铜文化地域毗邻、文化交流频繁,彼此在吸收、借鉴对方文化因素方面,也互有侧重。一方面,中原青铜文化善于吸收、模仿北方青铜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小件青铜器,如武器、生产工具等,并模仿北方青铜文化的纹饰和装饰风格,如络绳纹、动物装饰等。另一方面,中原青铜文化具有先进的礼制观念和完备的青铜礼器。这些铸造精美的青铜礼器既可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可作为奢侈品或珍稀之物而被北方青铜文化的贵族阶层所看重。于是,北方青铜文化对中原青铜礼器大量引进(包括战争掠夺、交换、馈赠等)、仿制并加以改造,这便是中原青铜礼器常见于北方青铜文化墓葬的原因所

文档评论(0)

wuyouwu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