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_医学论文.doc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_医学论文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_医学论文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右室(RV),以RV心肌不同程度地被脂肪或纤维脂肪组织代替为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室性心律失常或猝死,但亦可无症状[1~4]。生前不易作出临床诊断。近20年来,国外对本病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国内也日益受到重视。 1.ARVC的概念 ARVC在文献中曾被称为羊皮纸心、Uhl氏畸形、RV脂肪浸润或脂肪过多症、RV发育不良、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ARVD)、RV心肌病、ARVC,以后三种使用较广泛,法国学者多使用“ARVD”,意大利学者多使用“ARVC”。文献中,一些ARVC常被描述为Uhl畸形,两者须加以鉴别。Uhl畸形是真性先天畸形,为先天性RV肌完全缺如,心室壁薄如纸,仅存心内膜和心外膜,婴幼儿多见,常早年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而ARVC多见于成年人,临床主要表现为室性心律失常或猝死,RV心肌非先天性缺如,而是灶性或弥漫性地被脂肪或纤维脂肪组织代替,可累及左室,是一种进行性心肌病[1,5~8]。在病理学和法医学上称之为脂肪心或心肌脂肪浸润[7,9]。 2.病因发病机制 个体发育异常学说 该学说认为RV心肌缺损系RV先天性发育不良所致,形态学上呈类似Uhl畸形的羊皮纸样外观。据此,本病应是一种先天性大体心脏结构异常。支持这种观点的人,将ARVC称之为RV发育不良[8,10]。 退变或变性学说[4,8,11,12] 该学说认为RV心肌缺损是由于某些代谢或超微结构缺陷引起的进行性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的结果。心肌萎缩消失与Duchenne肌营养不良和Becker慢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骨骼肌萎缩病变类似。遗传学研究已证实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基因缺陷位于14q23-q24,可能牵涉到所含的β-膜收缩蛋白(β-spectrin)和α-辅肌动蛋白(α-actinin)基因突变。 炎症学说 认为心肌被脂肪组织代替是慢性心肌炎引起的后天性损伤(炎症、坏死)和修复过程演进的结果[8,10]。一些研究发现,病灶处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和纤维化改变,其发病机制可能牵涉到感染和免疫反应[8,13,14]。最近的研究还发现,ARVC的心肌细胞坏死可能是一种由遗传决定的程序性细胞凋亡,可导致心肌细胞进行性丧失而被纤维脂肪组织代替[8]。 3.病理变化 尸检所见,病变呈灶性或弥漫性,主要累及RV前壁漏斗部、心尖部及后下壁,三者构成了所谓的“发育不良三角”。RV多呈球形增大,心腔扩张,可伴室壁瘤形成[1,15]。切面心壁肌层变薄,可见层状、树枝状或云彩状分布的黄色脂肪浸润区。部分病例(20%~50%)病变可累及室间隔和左室。心瓣膜及冠状动脉等无形态异常[7~9,14~18]。镜下以RV肌不同程度地被脂肪或纤维脂肪组织代替为特征。脂肪组织呈条索状或片块状浸润、穿插于心肌层,残存的心肌纤维萎缩,呈不规则索团状,与脂肪组织混存[1,7,15~17]。部分病例可见灶性心肌坏死、炎症反应及纤维化改变[13,14,16]。病变程度多为Ⅱ~Ⅲ级特别是心脏固有神经和传导系统受累,是造成心电不稳定和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病理学基础[7]。 4.临床表现 室性心律失常 是ARVC最常见的表现。以反复发生持续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为特征,可从室性早搏到VT甚至心室颤动,VT为左束支阻滞型。情绪激动或劳累等可诱发VT,非VT发作期,患者可有渐进性心悸、气短和晕厥等症状[2,15,18~23]。 心脏性猝死 部分患者以猝死为首发症状,多为≤35岁的青年人,生前多无症状,貌似健康,能从事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等可诱发猝死。如Corrado等报告的22例运动员猝死,其中6例系ARVC患者,均在运动中猝死,但有些猝死亦无明显诱因。少数病例有猝死家族史[7,8,16,21]。 右心衰竭 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伴严重左心受累者可发生全心衰 竭,病变呈弥漫性酷似扩张型心肌病,两者鉴别困难[2,5,8,14,15]。 隐匿型 多为ARVC早期,病变较轻。患者多为青壮年,无临床症状,体检结果可正常,偶见不明原因的右心增大[2,8,15,20]。 5.实验室检查 X线胸片 心脏正常或增大,轮廓呈球形,肺动脉流出道扩张,左侧缘膨隆,多数患者心胸比率≥0.5[15,17,22]。 心电图和信号平均心电图 ①窦性心律时常呈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表现。右心导联出现右室晚激动波(epsilon波)。T波倒置。②发作VT时,QRS波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常伴有电轴右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脑梗饮对局性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_药学论文.doc
- 脑死亡与肺损伤研究进展_医学论文.doc
- 脑海绵状血管瘤遗传家系永生细胞株的建立_医学论文.doc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长时程增强中的作用_医学论文.doc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糖尿病大鼠早期神经视网膜病变的影响_医学论文.doc
- 脑白质病变MRI视觉分级方法的比较_医学论文.doc
- 脑的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_医学论文.doc
- 脑益康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中枢胆碱能系统酶的影响_药学论文.doc
- 脑益康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脑组织内β淀粉样蛋白及其产生通路的影响_药学论文.doc
- 脑磁感应成像的数学模型及仿真结果_医学论文.doc
- 致病性猪沙门菌四环素耐药基因tetB的PCR检测_医学论文.doc
- 舌下脱敏疗法在儿童过敏性哮喘中的应用_药学论文.doc
- 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_医学论文.doc
-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_医学论文.doc
- 舌针与中药并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研究_药学论文.doc
- 舒肝健脾补肾方对慢性应激肝郁模型妊娠大鼠、胎鼠宫内发育的干预作用_药学论文.doc
- 舒肝顺气丸质量标准研究_药学论文.doc
- 舒芬太尼在开胸手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中的应用_药学论文.doc
- 舒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在幼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_医学论文.doc
- 舟山眼镜蛇毒L氨基酸氧化酶的分离纯化、理化及酶学性质_医学论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