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滞留池水文效应的模拟试验研究.pdf
第30卷第5期 水电能源科学 V01.30No.5
2 1 WaterResourcesandPower Mav2O 12
O 2年5月
文章编号:1000—7709(2012)05一0013一03
生物滞留池水文效应的模拟试验研究
潘国艳1,夏 军1’2,张 翔1,王红萍3,刘恩民2
(1.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3.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为研究生物滞留池滞留雨水径流和缓解城市渍涝的能力,通过模拟试验监测了生物滞留单元的入流和
出流过程。研究其对雨水径流总量的削减率、洪峰削减率和洪峰出现时间延迟等的水文效应。结果表明。生物
滞留池时径流总量的削减率在12.83%~48.12%之间,对洪峰的削减率平均为70.85%,延迟洪峰出现时问
min)。
约26.6min,对小流量的洪峰延迟时间最长(达31.7
关键词:生物滞留池;水文效应;模拟试验}削减率
中图分类号:TVl21,TV213.4 文献标志码:A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 2010年9~12月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
逐步开展,植被和洼地等截水、透水、蓄水的表面 资源研究所地理科技馆实验大厅进行了试验。共
被改造成柏油马路、停车场、街道、混凝土建筑等 建两个滞留池,池体由水泥、沙子与砖头砌成,尺
m×1.22m×1.22
不透水表面,降水的水文循环随之发生改变,引起 寸为1.22 m。池体内部由下
了一系列的水文和水质问题Ll“]。为此,世界各 往上依次为反滤层(砾石、粗沙,细沙)、土层(碳土
国提出了很多城市雨水径流的管理措施以降低雨 掺入粗沙,沙子比例为65%~70%(质量比))及
水径流引发的渍涝灾害和水环境污染,其中低影 小叶黄杨池体覆盖层(树皮)。池内植物为我国城
响开发策略(LID)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措施,从市街道绿化常用植物,一个池内为草皮,另一个池
源头控制城市雨水径流,使雨水径流的水文特征 内为灌木小叶黄杨,均为移栽植株。配置有人工
和水质与开发前接近,从而将不透水面增加引起 光源,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的雨水径流对环境的破坏降至最低。生物滞留单 试验设计了3个典型的径流过程(图1),总
元是LID的最佳管理措施之一,它通过植物与填 水量分别为753.o、451.8、338.9L,代表了大、
h、重
料的共同作用达到改善雨水径流及消减径流污染 中、小3种径流过程。每个过程分别历时6
的目的n],但对其研究多集中于滞留单元对径流 复3次。
污染物的去除上[5“],对径流水文过程的模拟尚 5O
25
不多见曲““。而我国仅采用模型模拟的方法对
OO
此做过研究口5““,缺乏试验监测。鉴此,本文通 75
过模拟试验监测了生物滞留单元的入流和出流过 5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