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梅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综合适应训练(三)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VIP

湖北省黄梅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综合适应训练(三)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省黄梅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综合适应训练(三)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卷面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在密封线内填写清楚。 3.第卷各题答案填机读卡上,第卷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考生只交机读卡和答题卡。 第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读音的一项是( ) A、B、 C、D、xi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执著????????? 慈详?????? 兑现?????? 俊采星弛 B.服侍????????? 忖度?????? 纨袴?????? 恬退隐忍 C.谛听????????? 嫡亲?????? 央浼?????? 黄梁美梦 D.惫懒????????? 彤云?????? 撕打?????? 冒然行事 、下列句子中的的成语或俗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有特色。 B、面对王进华同学一家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儿功夫,捐了三千多元钱。 C、潜入毒犯内部抓毒枭,其危险性不亚于火中取栗,但李队长主动请缨,不顾个人安危,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D、王蒙的新著《青狐》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精到的描写感动,时不时地拍案而起,击节叫好。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合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C.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给人家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D.“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白求恩大夫说,“我要立刻做手术。” 6.选出曹雪芹原文与脂砚斋的批评对应正确的一项(? ) 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肉叫着大哭起来。 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 黛玉也哭个不住。 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a、傍写一笔更妙?????????? b、书中人目太繁,故注明一笔,使观者省眼 c、自然顺写一笔?????????? d、写天下疼儿女的神态 A.d? ②a? ③c? ④b???????????????????? B.d? ②c? ③a? ④b C.a? ②d? ③b? ④c???????????????????? D.d? ②a? ③b? ④c 二、阅读理解。(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 以进士及第第一人为状元始于唐,第二人称榜眼,始于北宋,第三人称探花始于南宋,元、明、清科场上沿用之,此说原由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考明:“世称进士廷试第一甲三人为状元、榜眼、探花。按状元之名,唐已有之,自武后初试贡士于殿前,列其等第,其居首者因曰状头,亦曰状元。……榜眼之名起于北宋无疑。……北宋时第三人亦呼为榜眼,盖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人皆谓之榜眼,其后以第三人为探花,遂专以第二人为榜眼耳。……宋南渡后固以第三人为探花矣。”(见该书卷28《状元榜眼探花》)。 然近人屡有提出异议,声称进士及第第二人称榜眼,第三人称探花,系南宋《梦梁录》贻误所致。台湾学者侯绍文所著《唐宋考试制度史》第三编《唐宋以来科举之放榜》:“《梦梁录》所记,榜示三鼎甲,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谓系宋朝之制。以作者吴自授系南宋人,似乎可以取信者。……其实考之宋代榜示,则《梦梁录》三鼎甲之说,大可怀疑。”邓嗣禹在其《中国考试制度史》第二编《宋之考试制度史》中,把怀疑的理由说得很明白:《梦梁录》为辑出之书(按: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不识孱后世之制否?” 因辑本出自清人之手,而怀疑《梦梁录》记载之真实性,终究是推测之辞。今据宋人记载,予以考实,以榜眼为进士及第第二人,探花为进士及第第三人之称呼,确始于宋。赵翼谓始于南宋,笔者以为还可以提前,始于北宋神宗熙宁六年之后。 的确,北宋初期,进士及第第二人、第三人皆可称“榜眼”:如真宗咸平元年(998年)进士及第第三人朱严(见《宋会要辑稿补编》页336((举子》),王禹偁有《送第三人朱严光辈从事和州》诗云:”赁船东下历阳湖,榜眼科名释褐初。”(见《小畜集》卷11)则第三人也可称榜眼。然而,南宋人赵彦卫所撰《云麓漫钞》卷3写道:”世目状元第二人为榜眼,第三人为探花郎。”这又反映了两个事实:宋人状元可包括进士第一、第二、第三人,但已有向第一人专称状元、第二人称榜眼、第三人称探花之定型化转变。问题的关键是,这第三人称探花,始于何时?探花,原名为探花郎,始见于唐。唐进士及第后,照例筹钱举行期集,于杏园赏花会时,挑选进士中年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中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