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辽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及工作开展情 况 汇 报
一、通辽市渔业基本情况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东部,东连吉林省、南邻辽宁省、西接赤峰市、西北与锡林郭勒盟接壤,北与兴安盟为邻,境内河流众多,水库湖泊星罗棋布。通辽市有渔业水面18333公顷,其中池塘1440公顷,湖泊5130公顷,水库11763公顷,养殖面积10802公顷,捕捞面积7530公顷。2011年通辽市水产品总产量完成9013吨,其中养殖产量7710吨,捕捞产量1303吨。生产各种鱼苗2.3亿尾,投放鱼种1260吨。池塘名特优水产品养殖180公顷,大银鱼增值8000公顷,河蟹养殖900公顷,中小水面半精养800公顷,网箱养殖700平方米,稻田养鱼1.2万亩。
二、通辽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情况
2011年,全市各级水产技术推广站8个,其中市级站1个,县级站7个,共有在编职工81人,其中科技人员41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24人,初级职称13人),工勤人员20人(高级技师13人,技师6人,技工1人),管理人员20人。
通辽市(原哲盟)水产技术推广站成立于1996年,与水产管理站一套机构两块牌子。为水务局下属科级单位。其职能为:关键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水产养殖病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水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的监督与配套服务;渔业环境和鱼药及渔用饲料的使用监管;渔业公共信息服务;渔民的公共培训。1997年后,先后在除霍林郭勒市以外的七个旗县区成立了县级水产技术推广站,但均与渔政管理站合署办公,有的旗县站与水保水政等单位合并为一套机构。乡镇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未单独设立,其职能挂靠在乡镇农技服务中心。
通辽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为全额事业单位,2009年开始全员参照公务员管理。旗县级站中只有后旗、科区站为全额拨款单位,其他站都是差补单位。
三、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含量,推进渔业科技进步
多年来,通辽市各级水产技术推广站,根据本地区特点,旨在服务基层服务农牧民,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推广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
1997-2000年,我站参加了自治区推广站下达并主持的“稻田养鱼新技术推广”项目,在我市大林镇和麦新镇开展千亩连片稻田养鱼示范区。主要内容:1.通过人为控制,在稻田内形成鱼稻共生的生态系统,生产出无公害、绿色、有机水稻和水产品,增加农民收入。2.指导稻农加强田间管理,保证鱼稻双丰收;3.通过实践制定适合本地特点的稻田养鱼技术操作规程。4.总结稻田养鱼高产适用技术。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示范推广,通辽市稻田养鱼面积逐年增加,2011年达到1.2万亩,平均亩产鱼30公斤,亩增效益120元。该项目获得了2000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和通辽市科技进步奖。
积极发展盐碱地池塘养殖项目。几年来,在左中代力吉镇已推广盐碱地池塘养鱼1300亩,2011年结合菜篮子工程项目,新挖池塘200亩,池塘连片已达1500亩,生产商品鱼80万公斤,鱼种20万公斤,效益220万元,获得了可观的效益。
根据我市南部山区中小水库、塘坝较多,水源充足的特点,为提高渔业产量和效益。积极开展中小水面精养和半精养,几年来养殖面积发展到1.5万亩,渔业单产有了较大提高,由过去30公斤/亩达到150公斤/亩以上,效益尤其明显,为中小水域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路。其中在奈曼旗新镇水库进行的精养亩产达到260公斤,水泉水库半精养亩产80公斤,亩效益在300-800元。
四、大力引进和推广名、特、优水产养殖新品种,促进渔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1991年大银鱼引种莫力庙水库获得成功,1995年捕捞35吨,获产值150万元,一条鱼拯救了一个企业甚至振兴了一个行业。自1995年我站开展了大银鱼移植技术推广工作,先后在通辽市2万公顷水域移植大银鱼,大部分移植成功,8000公顷水域形成种群规模,其中孟家段水库连续多年产量稳定在10吨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由于成绩突出,该项目获得了通辽市2000年科技进步奖。
为不断加强池塘养殖结构调整力度,通辽市早繁鱼苗场先后引进了罗非鱼淡水白鲳、丁桂、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