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学报middot;社会科学版》稿件格式规范.doc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middot;社会科学版》稿件格式规范.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amp;middot;社会科学版》稿件格式规范.doc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来稿要求:《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稿字数一般不宜超过5000字,摘要200字以内用小4号字打印在A4纸上,投稿时请同时交打印稿及磁盘也欢迎发E-mail网址gjs@)《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摘要00字以内用小4号字打印在A4纸上,投稿时请同时交打印稿及磁盘)题名(20字以内)作者名称,作者所在地址、单位、邮编摘要(2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摘要(2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文稿的层次序号参照国家标准“GB7718—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撰写。但采用一、(一) 1.(1) 1),不宜用①,以便于同注释号区别。参照“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编写。顺序为:作者名称,文章题目名称,期刊名称,年、卷、期、页码。如:(图书)傅承义等地球物理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447(期刊)陶仁骥.密码学与数学.自然杂志,1984,7(7):527(报纸)赵均宇.略论辛亥革命前后的章太炎.光明日报,19773-24(4) 作者.文章名.报纸名称,年-月-日(版面) 范例1: 参考文献 1 Jesperson,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Allen Unwin, 1924. 66 2,3 王建平.语境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语境研究论文集.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6 4 Pinkal, M. 1985 Kontextabhangigkeit. In Asher R E (ed.) The Encyclopaedia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Vol. 2). Pergamon Press Ltd. Oxford, 1994.733 5 Cook,G. Discours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6,7 Halliday, M.A.K. Language as a Sociosemiotic. London: Edward Arnold Ltd, 1986.109-113,141 8,9 柯 平. 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72, 77-78 范例1: 参考文献 1 杨蕙馨.集中度、规模与效率.文史哲,2001(1):61 2 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136-137 3 农业银行总行研究室经济信息处. 烟草行业分析报告. 农村金融研究,2001(7):64 4 汪世贵,李保江.烟草行业“强者趋弱”的制度性梗阻——从烟草税收及相关财政政策角度分析. 中国工业经济,2002(4):13 5 中国烟草:2003年产销协调发展.中国经贸导刊,2004(2):22 6 李保江. 影响我国烟草行业发展的背景条件分析. 中国工业经济,2001(6):42  7 张伟.论我国烟草业多元化经营策略——以国外烟草业多元化经营的经验为例.企业经济,2003(1):114 6.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包括出生年月、性别、民族、职称、学位(历)研究方向等。附在首页并以脚注给出、凡各种基金项目产生的文稿请给出名称及编号,并在文稿首页脚注给出。广东工业大学高教研究所《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熊荣斌 彭贵菊 (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510640) 摘要:文章从翻译过程中语义的判断和选择行为入手,探讨语境的定义和种类,通过分类举例着重说明语境对语义的制约,并以此证明语境作为语义判断和选择的依据,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范畴。 关键词:语境 语义 判断和选择 中图分类号: H 059, H315.9 文献标识码:A 一词多义(polysemy)是自然语言的普遍现象。英语和汉语中大量的词语都是多义的,而且往往越常用就越多义,因此在翻译中对它们的处理困难也较大,有时甚至查阅该词的所有义项也难以确定恰当的意义,其原因在于每个需要翻译的语篇或语句都可以构成一个特殊的语境,其中的词义必须结合语境才能判断和确定。本文从翻译过程中语义的判断和选择行为入手,拟就语境定义和种类进行一番探讨,然后通过分类举例说明语境对语义的制约,并以此证明语境是语义判断和选择的依据。 一、语义的判断和选择 做过翻译的人大都有这样的体验:接到一项任务后,首先就要通读文字材料,形成对语篇的整体印象,要弄清楚写的到底是什么,大致遵循了什么思路,要得出什么结论;然后排除语言障碍,查出生词、难词。浏览和查词的过程就是理解、判断和选择词义的过程。这时如果遇到了多义词,就需要译者

文档评论(0)

hs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